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成語拼音
-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成語解釋
- 太公:指周初的呂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願地上當。
典故出處
- 《武王伐紂平話》卷下:“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負命者上鉤來!’”
成語典故
- 商朝末年,姜子牙隱居在渭水邊,他在渭水邊用筆直的魚鉤,不掛魚餌,魚鉤離水面還有三尺高開始釣魚。有人笑他100年也釣不到一條魚,他則唸唸有詞地說:“不想活的魚兒自己上鉤吧。”結果周文王聽說後親自請他輔助朝政,消滅商朝。
成語造句
- 他擺出一副無所謂的態度,就像那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靜待着機會的到來。
成語故事
- 在商朝末年,紂王無道,荒淫暴虐,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渭水之濱,有一位奇特的老人,他便是姜尚,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太公。
姜尚心懷壯志,博學多才,精通兵法與謀略,但卻一直未能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他每日在渭水邊垂釣,但其釣魚的方式卻與衆不同。他的魚鉤是直的,而且離水面還有三尺之高,根本不可能釣到魚。旁人見了都覺得十分奇怪,笑他這樣如何能釣到魚。然而姜尚卻不以爲意,依舊我行我素地每日在此垂釣。
有一天,西伯侯姬昌,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外出狩獵經過渭水。他看到了這位奇怪的垂釣老人,心中十分好奇。姬昌身邊的人告訴他,這位老人在此垂釣已經許久,但其釣魚方式卻十分奇特。姬昌聽後,心中一動,他意識到這位老人或許並非尋常之人。
於是姬昌下馬與姜尚交談,在交談過程中,姬昌發現姜尚對天下局勢瞭如指掌,對治國理政也有着獨到的見解。姜尚向姬昌闡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軍事策略,姬昌越聽越興奮,他意識到自己遇到了一位不可多得的賢才。
姬昌誠懇地邀請姜尚輔佐自己,姜尚微微一笑,說道:“我在此垂釣,便是等待明主,如君誠心,我願相隨。”就這樣,姜尚跟隨姬昌回到了周地。
在姜尚的輔佐下,周的勢力日益壯大。他幫助姬昌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戰略,使得周逐漸成爲天下諸侯中的佼佼者。而姜尚也終於實現了自己的抱負,成爲了周朝的開國元勳。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它不僅僅是在講述姜尚釣魚的奇特方式,更是在告訴人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時候需要等待機遇,需要有耐心和智慧。那些真正有才華、有志向的人,不必刻意去追求,只要堅持自己的信念,總會遇到那個賞識自己的“明主”,就如同太公遇到姬昌一般。這則成語故事也提醒着後人,要有識人之明,要善於發現那些隱藏在平凡之中的非凡之人,給予他們施展才華的機會,這樣才能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正如姬昌因爲識得太公的才能而成就了周朝的霸業,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