殒身不恤

成语拼音

yǔn shēn bú xù

殒身不恤成语解释

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典故出处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至于这一回……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的明证。”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危险面前,他挺身而出,丝毫不顾个人安危,这种殒身不恤的精神令人敬佩。

成语故事

在那风云变幻的乱世之中,有一位名叫李陵的将领。 李陵出身将门,自幼习武,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本领,心怀报国之志。当时,汉朝与匈奴战事频繁,李陵主动请缨,率领五千步兵出征匈奴。 他们深入敌境,奋勇作战。然而,在一场激战中,李陵的军队遭遇了数倍于己的匈奴大军。尽管李陵和他的士兵们拼死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李陵的部队伤亡惨重,陷入了绝境。 李陵本想以死报国,但想到手下还有众多士兵的性命,他决定先假意投降匈奴,以图日后寻找机会再归汉朝。 消息传到汉朝,汉武帝龙颜大怒,朝堂之上,群臣纷纷指责李陵叛国投敌。李陵的家族也因此受到牵连,被处以重刑。 然而,有一位名叫司马迁的太史令,却站了出来为李陵辩护。他深知李陵为人忠诚,此次战败投降定有苦衷。司马迁在朝堂上慷慨陈词,分析战况,力陈李陵的功绩和无奈。 但汉武帝却认为司马迁是在为李陵开脱,盛怒之下,将司马迁处以宫刑。 面对这残酷的刑罚和不公正的待遇,司马迁没有丝毫的后悔和畏惧。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职责,继续撰写那部伟大的史书——《史记》。 在这一系列的变故中,司马迁可谓是殒身不恤。他不顾个人安危,为了正义和真理,不惜付出惨痛的代价。他的这种精神,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 后来,李陵在匈奴始终心怀故土,但却再也无法回到汉朝。而司马迁,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历史的执着追求,完成了《史记》这部不朽的著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们的故事,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悲壮篇章,让后人感叹不已。

殒身不恤-成语图片

殒身不恤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