赃贿狼藉
成语拼音
- zāng huì láng jí
赃贿狼藉成语解释
-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亦作赃贿狼籍”。
典故出处
- 《陈书·蔡景历传》天嘉之世,赃贿狼藉,圣恩录用,许以更鸣,裂壤崇阶,不远斯复。”
成语典故
- ……崔湜、……郑愔俱掌铨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足,逆用三年阙,选法大坏。★《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
成语造句
- 某些官员在职期间贪污受贿,其行为令人发指,最终被查,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真可谓赃贿狼藉。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某个朝代,有一位官员名叫李通。李通出身贫寒,早年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聪慧,在科举考试中崭露头角,得以入朝为官。
起初,李通心怀壮志,立志要做一个清正廉洁、为民造福的好官。他在任上兢兢业业,处理政务公正严明,颇得百姓的爱戴和上司的赏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通的心境逐渐发生了变化。他开始被官场的繁华和权力的诱惑所迷惑,内心的欲望不断膨胀。在一次处理重大案件时,一位富商为了逃避应有的惩罚,悄悄向李通送上了巨额的财宝。李通犹豫再三,最终没能抵挡住金钱的诱惑,收下了这份贿赂,并利用自己的职权为富商开脱。
有了第一次的破例,李通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开始主动勾结富商和权贵,利用各种手段为他们谋取私利,从中收取大量的赃款赃物。他的府邸中堆满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生活变得极度奢靡。
与此同时,李通在官场上变得专横跋扈,打压异己,提拔亲信。那些正直的官员对他的行为深感不满,但又惧怕他的权势,敢怒而不敢言。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李通的贪污受贿行为引起了朝廷的注意。皇帝派遣了一位刚正不阿的钦差大臣前来调查。经过一番明察暗访,钦差大臣掌握了李通赃贿狼藉的大量证据。
在朝堂之上,皇帝龙颜大怒,斥责李通的罪行。李通此时才如梦初醒,后悔不已,但为时已晚。最终,李通被革职查办,家产被抄没,全家也受到牵连,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回顾历史,像李通这样因贪污受贿而身败名裂的官员不在少数。他们起初或许也曾有过抱负和理想,但在权力和金钱的诱惑下迷失了自我,最终走向了犯罪的深渊。这也警示着后人,为官者应当坚守清正廉洁的底线,切不可被贪欲蒙蔽了双眼,否则必将遭到法律的严惩和历史的唾弃。
赃贿狼藉-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