贓賄狼藉

成語拼音

zāng huì láng jí

贓賄狼藉成語解釋

指貪污受賄,行爲不檢,名聲敗壞。亦作贓賄狼籍”。

典故出處

《陳書·蔡景歷傳》天嘉之世,贓賄狼藉,聖恩錄用,許以更鳴,裂壤崇階,不遠斯復。”

成語典故

……崔湜、……鄭愔俱掌銓衡,傾附勢要,贓賄狼籍,數外留人,授擬不足,逆用三年闕,選法大壞。★《資治通鑑·唐中宗景龍三年》

成語造句

某些官員在職期間貪污受賄,其行爲令人髮指,最終被查,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真可謂贓賄狼藉。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朝代,有一位官員名叫李通。李通出身貧寒,早年憑藉着自己的勤奮和聰慧,在科舉考試中嶄露頭角,得以入朝爲官。 起初,李通心懷壯志,立志要做一個清正廉潔、爲民造福的好官。他在任上兢兢業業,處理政務公正嚴明,頗得百姓的愛戴和上司的賞識。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李通的心境逐漸發生了變化。他開始被官場的繁華和權力的誘惑所迷惑,內心的慾望不斷膨脹。在一次處理重大案件時,一位富商爲了逃避應有的懲罰,悄悄向李通送上了鉅額的財寶。李通猶豫再三,最終沒能抵擋住金錢的誘惑,收下了這份賄賂,並利用自己的職權爲富商開脫。 有了第一次的破例,李通便一發不可收拾。他開始主動勾結富商和權貴,利用各種手段爲他們謀取私利,從中收取大量的贓款贓物。他的府邸中堆滿了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生活變得極度奢靡。 與此同時,李通在官場上變得專橫跋扈,打壓異己,提拔親信。那些正直的官員對他的行爲深感不滿,但又懼怕他的權勢,敢怒而不敢言。 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李通的貪污受賄行爲引起了朝廷的注意。皇帝派遣了一位剛正不阿的欽差大臣前來調查。經過一番明察暗訪,欽差大臣掌握了李通贓賄狼藉的大量證據。 在朝堂之上,皇帝龍顏大怒,斥責李通的罪行。李通此時才如夢初醒,後悔不已,但爲時已晚。最終,李通被革職查辦,家產被抄沒,全家也受到牽連,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回顧歷史,像李通這樣因貪污受賄而身敗名裂的官員不在少數。他們起初或許也曾有過抱負和理想,但在權力和金錢的誘惑下迷失了自我,最終走向了犯罪的深淵。這也警示着後人,爲官者應當堅守清正廉潔的底線,切不可被貪慾矇蔽了雙眼,否則必將遭到法律的嚴懲和歷史的唾棄。

贓賄狼藉-成語圖片

贓賄狼藉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