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木揭竿
成语拼音
- zhǎn mù jiē gān
斩木揭竿成语解释
-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典故出处
- 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成语典故
- 臣闻田虎斩木揭竿之势,今已燎原,非猛将雄兵,难以剿灭。★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
成语造句
- 在那黑暗的年代,百姓们走投无路,终于纷纷奋起,做出了如同当年斩木揭竿一般的英勇举动,只为争取一线生机。
成语故事
- 在秦朝末年,苛政猛于虎,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本应与民休息,施行仁政,然而他却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长城等巨大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仅如此,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更是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
陈胜,一个出身贫寒的农民,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遭遇大雨,道路泥泞,无法按时抵达目的地。按照秦朝严苛的律法,误期当斩。陈胜深知自己和同伴们已陷入绝境,横竖都是一死,不如奋起反抗,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于是,陈胜与吴广商议:“如今的局势,我们若去也是死,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既然如此,不如为了天下百姓,为了我们自己,举义旗,反秦暴政!”吴广深表赞同。
他们先是利用众人对鬼神的敬畏,在鱼腹中藏入写有“陈胜王”的帛书,又让人在夜间模仿狐狸的声音呼喊“大楚兴,陈胜王”,以此来树立陈胜的威望。
当队伍行进至大泽乡时,陈胜站出来高声说道:“我们遇到大雨,已经误了期限,按律当斩。即便侥幸不被斩首,戍边九死一生,能活着回来的又有几人?壮士不死则已,死就要死得轰轰烈烈!那些王侯将相,难道天生就该高贵吗?”众人被陈胜的话语所激励,群情激昂。
陈胜见时机成熟,便命人砍来树木,做成兵器,又把一根竹竿削尖,当作旗帜。他们高举这些简陋的武器,斩木揭竿,正式发起了反抗暴秦的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迅速传开,各地百姓纷纷响应,起义的烈火迅速蔓延。虽然陈胜吴广的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他们斩木揭竿的壮举,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为推翻秦朝的暴政奠定了基础。正如《史记》所记载:“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他们的英勇行为,成为了后世反抗暴政、追求自由的典范,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正义和公平而奋斗。
斩木揭竿-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