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木揭竿

成語拼音

zhǎn mù jiē gān

斬木揭竿成語解釋

揭舉起;竿竹竿。砍削樹木當兵器,舉起竹竿作軍旗。比喻武裝起義。

典故出處

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爲兵,揭竿爲旗,天下雲合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傑並起而亡秦族矣。”

成語典故

臣聞田虎斬木揭竿之勢,今已燎原,非猛將雄兵,難以剿滅。★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一回

成語造句

在那黑暗的年代,百姓們走投無路,終於紛紛奮起,做出瞭如同當年斬木揭竿一般的英勇舉動,只爲爭取一線生機。

成語故事

在秦朝末年,苛政猛於虎,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本應與民休息,施行仁政,然而他卻大興土木,修建阿房宮、長城等巨大工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僅如此,繁重的賦稅和徭役更是壓得百姓喘不過氣來。 陳勝,一個出身貧寒的農民,被徵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遭遇大雨,道路泥濘,無法按時抵達目的地。按照秦朝嚴苛的律法,誤期當斬。陳勝深知自己和同伴們已陷入絕境,橫豎都是一死,不如奮起反抗,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於是,陳勝與吳廣商議:“如今的局勢,我們若去也是死,逃跑被抓回來也是死,既然如此,不如爲了天下百姓,爲了我們自己,舉義旗,反秦暴政!”吳廣深表贊同。 他們先是利用衆人對鬼神的敬畏,在魚腹中藏入寫有“陳勝王”的帛書,又讓人在夜間模仿狐狸的聲音呼喊“大楚興,陳勝王”,以此來樹立陳勝的威望。 當隊伍行進至大澤鄉時,陳勝站出來高聲說道:“我們遇到大雨,已經誤了期限,按律當斬。即便僥倖不被斬首,戍邊九死一生,能活着回來的又有幾人?壯士不死則已,死就要死得轟轟烈烈!那些王侯將相,難道天生就該高貴嗎?”衆人被陳勝的話語所激勵,羣情激昂。 陳勝見時機成熟,便命人砍來樹木,做成兵器,又把一根竹竿削尖,當作旗幟。他們高舉這些簡陋的武器,斬木揭竿,正式發起了反抗暴秦的起義。 陳勝吳廣起義的消息迅速傳開,各地百姓紛紛響應,起義的烈火迅速蔓延。雖然陳勝吳廣的起義最終以失敗告終,但他們斬木揭竿的壯舉,揭開了秦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爲推翻秦朝的暴政奠定了基礎。正如《史記》所記載:“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他們的英勇行爲,成爲了後世反抗暴政、追求自由的典範,激勵着無數仁人志士爲了正義和公平而奮鬥。

斬木揭竿-成語圖片

斬木揭竿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