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
成语拼音
- bǎi chǐ gān tóu
百尺竿头成语解释
- 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典故出处
- 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成语典故
-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问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 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ji)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罕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成语造句
- 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必须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努力,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成语故事
-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和尚,他一心向佛,非常努力地修行。他每天都早早起床,认真地诵经念佛,打扫寺院,帮助师兄们做各种事情。
经过多年的刻苦修行,小和尚在佛法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的悟性也越来越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发现自己似乎陷入了一个瓶颈,虽然依旧努力,但进步却变得缓慢起来。
有一天,小和尚苦恼地去找寺院里的老和尚倾诉。老和尚微笑着听完他的苦恼后,带他来到寺院后的一棵大树下。老和尚指着那棵高大的树说:“你看,这棵树已经长得很高了,但它依然在努力地向上生长,向着更高的天空伸展。我们修行也是如此,不能因为取得了一些成绩就满足不前。”
小和尚若有所思地看着大树,老和尚接着说:“你现在就如同已经爬到了百尺竿头,但这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只有继续努力,不断超越自己,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小和尚恍然大悟,他明白了老和尚的深意。从那以后,他不再满足于现状,而是更加勤奋地钻研佛法,虚心向各位高僧请教。他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
在这个过程中,小和尚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铭记老和尚的话,坚持不懈地努力着。终于,他的修行又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他对佛法的理解更加深刻,内心也更加平静和坚定。
后来,这个小和尚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高僧,他的事迹也激励着许多后来的修行者。正如“百尺竿头”这个成语所表达的那样,即使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也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而要不断进取,追求更高的目标。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如同这个小和尚一样,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努力,追求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境界。比如古代的学者们,他们在学术研究上不断探索,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知识财富;又比如那些英勇的将士们,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宁立下赫赫战功。他们都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精神,成为了时代的楷模。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以他们为榜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努力,不断超越自己,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百尺竿头-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