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本宣科
成语拼音
- zhào běn xuān kē
照本宣科成语解释
- 照按照;本书本;宣宣读;科科条,条文。照着本子念条文。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
典故出处
- 元·关汉卿《西蜀梦》第三折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
成语典故
- 说法是照本宣科,十分单纯的。(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成语造句
- 老师授课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应该结合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成语故事
-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宋的国家,其都城内有一位名叫李儒的官员。
李儒饱读诗书,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了仕途。起初,他满怀热忱,立志要为国家和百姓做出一番大事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陷入了一种刻板僵化的工作模式。
朝廷每逢有重要的政令需要传达给百姓,李儒总是被委以重任。他会站在城门口或者集市中央,向聚集而来的民众宣读政令。起初,他还能凭借自己的理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百姓解释政令的含义和目的,让百姓们能够明白朝廷的意图。
但是,慢慢地,为了避免出现解释错误而担责,李儒开始变得谨小慎微。他不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阐释政令,而是一字一句地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文书上的内容宣读,丝毫不做任何额外的解释。
有一次,朝廷发布了一项关于农业税收改革的政令。这是一项旨在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李儒的照本宣科,百姓们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关键要点和优惠政策。他们只听到了一堆复杂的条文和数字,对于如何实际操作、能给自己带来哪些好处,全然不知。
一位老农鼓起勇气向李儒询问:“大人,这政令说的减税,到底是怎么个减法?我们实在是不明白啊。”李儒却面无表情地回答:“文书上就是这么写的,我只是照念,其余的我也不知。”
此事传到了朝廷,上级官员对李儒的做法极为不满。他们认为,李儒这种照本宣科的行为,完全违背了传达政令的初衷,导致好的政策无法真正落实到百姓当中。
在历史的长河中,类似李儒这样照本宣科的例子并不少见。这种做法往往会使原本有益的政策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会引起民众的误解和不满。真正明智的为官者,应当深入理解政策的内涵,结合实际情况,以生动易懂的方式传达给民众,而不是一味地照本宣科。
李儒最终也因为自己的这种工作作风受到了应有的惩处,被降职调往了一个偏远的小县城。他的经历成为了后人的警示,提醒着每一个身负职责的人,切不可照本宣科,而应灵活变通,真正为民众服务。
照本宣科-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