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冲厌难

成语拼音

zhé chōng yàn nán

折冲厌难成语解释

指能压服困难,御敌致胜。

典故出处

汉·马融《延光四年日蚀上书》必得将兼有二长之才,无二短之累,参以吏事,任以兵法,有此数姿,然后能折冲厌难,致其功实,转灾为福。”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这场国际商务谈判中,他凭借着卓越的智慧和出色的口才,成功地折冲厌难,为公司争取到了最大的利益。

成语故事

在那烽火连天、诸侯纷争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名为卫国的小国。卫国地处中原要冲,四周强国环伺,形势极为险峻。 卫国的国君卫灵公虽然并非雄才大略之主,但他却有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深知卫国若要在这乱世中生存下去,必须要有能臣辅佐。 此时,卫国出现了一位名叫公孙鞅的贤才。公孙鞅智谋超群,且有非凡的勇气和决心。他深知卫国面临的困境,主动向卫灵公请缨,愿为卫国排忧解难,抵御外敌。 当时,卫国的北方有一个强大的邻国,时常派兵侵扰卫国边境,百姓苦不堪言。公孙鞅冷静分析局势,制定了一系列巧妙的战略。他一方面加强边境的防御工事,训练士兵,提高卫国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他派出使者,与周边一些小国结盟,形成联合对抗强敌的态势。 在一次敌国大规模的进攻中,公孙鞅亲自率领卫国军队出征。面对敌强我弱的局面,他毫不畏惧,指挥若定。他巧妙地运用地形,设下埋伏,给敌军以沉重的打击。敌军原本以为卫国军队不堪一击,却没想到遭遇如此顽强的抵抗,顿时士气大挫。 公孙鞅深知,战争带来的破坏巨大,若能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才是上策。于是,在战后,他又积极与敌国展开谈判。凭借着他的智慧和口才,成功说服敌国停止侵略,双方达成了和平协议。 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孙鞅成功地帮助卫国化解了一次次危机,使卫国在这乱世中得以站稳脚跟。他在面对重重困难和强大的敌人时,毫不退缩,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勇气“折冲厌难”,为卫国的和平与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孙鞅的事迹传遍了卫国,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卫灵公对他更是倍加器重。他的名字成为了卫国的骄傲,他的故事也被后世传颂不衰。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像公孙鞅这样的英雄人物,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在国家面临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折冲厌难”,书写了一段段辉煌的篇章。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折冲厌难-成语图片

折冲厌难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