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锋相对

成语拼音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针锋相对成语解释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典故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夫一切回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成语典故

彩云听着唐卿的话来得厉害,句句和自己的话针锋相对,思忖只有答应了再说。★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六回

成语造句

在这场激烈的辩论中,双方的观点完全不同,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较量。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争斗与交锋。而在战国时期,就曾发生过这样一段针锋相对的故事。 当时,秦国日益强大,对其他诸侯国虎视眈眈。赵国在赵武灵王的改革下,国力也有所增强。 秦昭襄王一心想要扩张领土,将目光投向了赵国。他派出使者前往赵国,表面上是为了友好交流,实则是刺探赵国的虚实。 赵国这边,大臣蔺相如深知秦国的野心。在面对秦国使者的巧言令色时,蔺相如毫不退缩,以犀利的言辞回应。 不久,秦国提出要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赵王深知这是秦国的阴谋,若不答应,秦国可能会以此为借口发兵攻打赵国;若答应,又担心秦国出尔反尔,得不到城池还失去了国宝和氏璧。 蔺相如挺身而出,自愿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在秦国朝堂上,蔺相如发现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池交换和氏璧的诚意,便巧言周旋,据理力争。当秦王想强夺和氏璧时,蔺相如怒发冲冠,手持和氏璧,扬言要与和氏璧一同撞碎在石柱上。秦王害怕失去和氏璧,只好暂时妥协。 蔺相如凭借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看穿了秦国的阴谋,与秦国的狡诈行径针锋相对,最终成功地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了赵国。 之后,在渑池之会上,秦王故意羞辱赵王,让赵王为他鼓瑟。蔺相如再次挺身而出,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在这场外交交锋中,蔺相如毫不畏惧秦王的权势,坚决维护赵国的尊严,与秦王针锋相对,使得秦王的阴谋未能得逞。 蔺相如的勇敢和智慧,让赵国在与秦国的一次次交锋中,不落下风,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利益。他那针锋相对的勇气和策略,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针锋相对-成语图片

针锋相对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