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鋒相對

成語拼音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針鋒相對成語解釋

針鋒針尖。針尖對針尖。比喻雙方在策略、論點及行動方式等方面尖銳對立。

典故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夫一切回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

成語典故

彩雲聽着唐卿的話來得厲害,句句和自己的話針鋒相對,思忖只有答應了再說。★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六回

成語造句

在這場激烈的辯論中,雙方的觀點完全不同,展開了一場針鋒相對的較量。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驚心動魄的爭鬥與交鋒。而在戰國時期,就曾發生過這樣一段針鋒相對的故事。 當時,秦國日益強大,對其他諸侯國虎視眈眈。趙國在趙武靈王的改革下,國力也有所增強。 秦昭襄王一心想要擴張領土,將目光投向了趙國。他派出使者前往趙國,表面上是爲了友好交流,實則是刺探趙國的虛實。 趙國這邊,大臣藺相如深知秦國的野心。在面對秦國使者的巧言令色時,藺相如毫不退縮,以犀利的言辭迴應。 不久,秦國提出要用十五座城池換取趙國的和氏璧。趙王深知這是秦國的陰謀,若不答應,秦國可能會以此爲藉口發兵攻打趙國;若答應,又擔心秦國出爾反爾,得不到城池還失去了國寶和氏璧。 藺相如挺身而出,自願帶着和氏璧前往秦國。在秦國朝堂上,藺相如發現秦王根本沒有用城池交換和氏璧的誠意,便巧言周旋,據理力爭。當秦王想強奪和氏璧時,藺相如怒髮衝冠,手持和氏璧,揚言要與和氏璧一同撞碎在石柱上。秦王害怕失去和氏璧,只好暫時妥協。 藺相如憑藉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看穿了秦國的陰謀,與秦國的狡詐行徑針鋒相對,最終成功地將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帶回了趙國。 之後,在澠池之會上,秦王故意羞辱趙王,讓趙王爲他鼓瑟。藺相如再次挺身而出,要求秦王爲趙王擊缶。在這場外交交鋒中,藺相如毫不畏懼秦王的權勢,堅決維護趙國的尊嚴,與秦王針鋒相對,使得秦王的陰謀未能得逞。 藺相如的勇敢和智慧,讓趙國在與秦國的一次次交鋒中,不落下風,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和利益。他那針鋒相對的勇氣和策略,成爲了後世傳頌的佳話。

針鋒相對-成語圖片

針鋒相對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