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席过师
成语拼音
- zhěn xí guò shī
枕席过师成语解释
- 师军队。军队从桥上渡河,如在枕席上通过那样安稳而容易。
典故出处
- 《汉书·赵充国传》治湟陿中道桥,令可至鲜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从枕席上过师,十一也。”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有谦虚的态度,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知道他人可能在很多方面都能让我们枕席过师。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诸侯纷争,战乱频繁。有一个名叫郑国的诸侯国,国力不算强大,时常在大国的夹缝中艰难求存。
当时,楚国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对周边的小国虎视眈眈。楚国的君主听闻郑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便起了觊觎之心,欲出兵攻打郑国,以扩充自己的领土和资源。
郑国的国君得知楚国即将来犯,心急如焚。他深知郑国的兵力与楚国相比,相差悬殊,若正面交锋,必败无疑。于是,他召集了朝中的大臣们,共同商议应对之策。
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主张求和,向楚国献上珍宝和美女,以求楚国退兵;有的则主张拼死一战,以保郑国的尊严和国土。在这混乱的局面中,一位名叫子产的大臣站了出来。
子产是郑国的一位贤臣,他足智多谋,深谋远虑。他对郑君说道:“主公,如今楚国来势汹汹,我们若直接迎战,无疑是以卵击石。但求和也并非长久之计,只会让楚国觉得我们软弱可欺,日后定会再次进犯。依臣之见,我们应当一方面加强城防,准备抵御楚军的进攻;另一方面,派出使者前往晋国,请求晋国出兵援助。晋国是中原大国,实力雄厚,若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我们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郑君听了子产的建议,觉得颇有道理,便依计而行。郑国的百姓们也纷纷响应,齐心协力地加固城墙,准备抵御楚军的入侵。
然而,楚国的军队行动迅速,很快就兵临郑国城下。楚军将领趾高气昂,以为郑国不堪一击,下令立刻攻城。郑国的守城将士们奋勇抵抗,一时间,城墙上箭如雨下,喊杀声震天。
就在这危急时刻,晋国的援兵终于赶到。晋军在城外摆开阵势,与楚军对峙。楚军将领见晋军气势汹汹,心中不禁有些胆怯。他深知晋军的战斗力不容小觑,若强行攻城,很可能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经过一番权衡,楚军将领决定暂时退兵。郑国得以解围,百姓们欢呼雀跃。
在这场危机中,郑国的百姓们枕席过师,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却始终没有放弃抵抗。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决心,保卫了自己的家园。
后来,“枕席过师”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行军打仗时,沿途毫无阻碍,十分顺利。它也常被用来比喻一种毫不费力就能达成目标的状态。
枕席过师-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