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蓆過師
成語拼音
- zhěn xí guò shī
枕蓆過師成語解釋
- 師軍隊。軍隊從橋上渡河,如在枕蓆上通過那樣安穩而容易。
典故出處
- 《漢書·趙充國傳》治湟陿中道橋,令可至鮮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從枕蓆上過師,十一也。”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學習的道路上,我們應該有謙虛的態度,不能滿足於已有的成績,要知道他人可能在很多方面都能讓我們枕蓆過師。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諸侯紛爭,戰亂頻繁。有一個名叫鄭國的諸侯國,國力不算強大,時常在大國的夾縫中艱難求存。
當時,楚國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對周邊的小國虎視眈眈。楚國的君主聽聞鄭國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便起了覬覦之心,欲出兵攻打鄭國,以擴充自己的領土和資源。
鄭國的國君得知楚國即將來犯,心急如焚。他深知鄭國的兵力與楚國相比,相差懸殊,若正面交鋒,必敗無疑。於是,他召集了朝中的大臣們,共同商議應對之策。
大臣們議論紛紛,有的主張求和,向楚國獻上珍寶和美女,以求楚國退兵;有的則主張拼死一戰,以保鄭國的尊嚴和國土。在這混亂的局面中,一位名叫子產的大臣站了出來。
子產是鄭國的一位賢臣,他足智多謀,深謀遠慮。他對鄭君說道:“主公,如今楚國來勢洶洶,我們若直接迎戰,無疑是以卵擊石。但求和也並非長久之計,只會讓楚國覺得我們軟弱可欺,日後定會再次進犯。依臣之見,我們應當一方面加強城防,準備抵禦楚軍的進攻;另一方面,派出使者前往晉國,請求晉國出兵援助。晉國是中原大國,實力雄厚,若能得到他們的支持,我們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鄭君聽了子產的建議,覺得頗有道理,便依計而行。鄭國的百姓們也紛紛響應,齊心協力地加固城牆,準備抵禦楚軍的入侵。
然而,楚國的軍隊行動迅速,很快就兵臨鄭國城下。楚軍將領趾高氣昂,以爲鄭國不堪一擊,下令立刻攻城。鄭國的守城將士們奮勇抵抗,一時間,城牆上箭如雨下,喊殺聲震天。
就在這危急時刻,晉國的援兵終於趕到。晉軍在城外擺開陣勢,與楚軍對峙。楚軍將領見晉軍氣勢洶洶,心中不禁有些膽怯。他深知晉軍的戰鬥力不容小覷,若強行攻城,很可能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
經過一番權衡,楚軍將領決定暫時退兵。鄭國得以解圍,百姓們歡呼雀躍。
在這場危機中,鄭國的百姓們枕蓆過師,經歷了戰火的洗禮,卻始終沒有放棄抵抗。他們用自己的勇氣和決心,保衛了自己的家園。
後來,“枕蓆過師”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行軍打仗時,沿途毫無阻礙,十分順利。它也常被用來比喻一種毫不費力就能達成目標的狀態。
枕蓆過師-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