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振有辞

成语拼音

zhèn zhèn yǒu cí

振振有辞成语解释

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典故出处

清·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成语典故

小顺儿的妈的北平话,遇到理直气壮振振有辞的时候,是词汇丰富,而语调清脆,象清夜的叙子似的。★老舍《四世同堂》八

成语造句

他明明做错了事,却还试图为自己辩解,那副振振有辞的模样让人十分反感。

成语故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叫公孙衍的谋士。公孙衍原本是魏国的大臣,以其智谋和口才而闻名。 当时,魏国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屡屡失利,国力日渐衰弱。公孙衍为了重振魏国的雄风,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和主张。然而,他的这些想法并没有得到魏国国君的全力支持。 在一次重要的朝会上,公孙衍再次向国君阐述他的战略构想。他详细地分析了当前的局势,指出魏国若不采取积极的行动,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危机。他认为应该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对抗强大的秦国。 可是,朝中的一些大臣却对公孙衍的提议提出了质疑和反对。他们认为联合其他诸侯国并非易事,而且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麻烦。面对这些质疑,公孙衍毫不退缩,他振振有辞地回应道:“诸位,如今局势危急,若我们坐以待毙,魏国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我所提出的联合之策,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与他国联合,并非是依赖他人,而是相互借力,共同抵御强秦的威胁。此乃保国卫民之良策,望诸君深思!” 公孙衍的言辞铿锵有力,条理清晰,让那些反对的大臣们一时语塞。然而,最终魏国国君还是没有采纳公孙衍的建议。 后来,魏国的处境愈发艰难,秦国的势力不断扩张。此时,那些曾经反对公孙衍的大臣们才意识到他当初的主张是多么的正确和有远见。 公孙衍虽然未能在魏国实现自己的抱负,但他振振有辞地为国家谋划的形象,却被人们铭记在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抉择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清晰的思路,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便不被采纳,只要是出于真心为了大局着想,也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振振有辞-成语图片

振振有辞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