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聋发聩

成语拼音

zhèn lóng fā kuì

震聋发聩成语解释

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典故出处

刘心武《写在水仙花旁》一一旦有满足这种要求的作品出现,形同震聋发聩,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那番言论犹如一道强光,穿透迷雾,令人警醒,真可谓震聋发聩。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梁国的国家。梁国地处中原,土地肥沃,百姓们原本过着相对安宁的生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梁国的国君渐渐变得昏庸无道。他终日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对百姓的疾苦更是不闻不问。国家的政务日益混乱,官员们贪污腐败,欺压百姓,民不聊生。 在这个时候,一位名叫陈启的忠臣挺身而出。陈启出身贫寒,但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朝廷中担任了要职。他深知国家的危机,多次上书国君,恳请国君改过自新,重振朝纲。但国君却对他的忠言充耳不闻,甚至对他产生了厌恶之情。 陈启见国君如此执迷不悟,心中十分悲愤。他决定在朝堂之上,当着所有大臣的面,向国君进谏,希望能以言辞的力量唤醒国君的良知。 那一天,朝堂之上气氛凝重。陈启站在大殿中央,目光坚定地望着国君,慷慨陈词:“陛下,如今国家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百姓们生活困苦,怨声载道。如果陛下再不醒悟,我们的国家将面临灭顶之灾!”他的声音洪亮有力,在朝堂中回荡。 国君听了,脸色阴沉,怒喝道:“大胆陈启,竟敢危言耸听!” 陈启毫不畏惧,继续说道:“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如今官员们贪污成风,百姓们饱受剥削,盗贼四起,这难道不是国家衰败的征兆吗?陛下若再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陈启的这番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上。大臣们有的低头不语,有的面露愧色。国君也被陈启的言辞所震撼,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陈启接着说道:“陛下,臣恳请陛下痛下决心,整顿朝纲,惩治贪官污吏,减轻百姓负担,让国家重新走上繁荣昌盛的道路。否则,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陈启的这一番肺腑之言,可谓震聋发聩。国君终于如梦初醒,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当即下令,整顿朝政,改革弊政。经过一番努力,梁国逐渐恢复了生机,百姓们重新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陈启以其忠诚和勇气,用震聋发聩的言辞,拯救了国家,成为了梁国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他的故事也被后人传颂不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正义和国家的繁荣而勇敢发声。

震聋发聩-成语图片

震聋发聩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