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冠李下
成语拼音
- zhèng guàn lǐ xià
正冠李下成语解释
- 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
典故出处
-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成语典故
- 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正冠李下,既贻疵辱,方致徽绳。★《梁书·王僧孺传》
成语造句
- 在处理这件敏感的事情时,他格外谨慎,生怕有丝毫差错,落得个正冠李下的嫌疑。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名叫李明的书生。李明为人正直,勤奋好学,一心想要考取功名,为百姓谋福祉。
这一年,京城举行科举考试,李明满怀信心地踏上了赶考之路。经过长途跋涉,他终于来到了京城。考试的那几天,李明发挥出色,自觉胜券在握。
然而,等待放榜的日子总是令人煎熬。一天,李明在街上闲逛,偶然路过一家绸缎庄。店老板见他气质不凡,便主动上前搭讪,想要向他推销店里的名贵绸缎。李明礼貌地拒绝了,继续前行。
没走多远,他发现自己的帽子被风吹歪了,便停下脚步,正了正帽子。就在这时,绸缎庄的老板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匹上好的绸缎,非要送给李明。李明坚决不肯接受,说道:“无功不受禄,我不能平白无故接受你的东西。”可那老板却不依不饶,硬要塞给他。
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一位官员看到。这位官员向来刚正不阿,最痛恨贪污受贿之事。他见李明在绸缎庄前正冠,又与老板拉拉扯扯,心中顿生疑窦。
不久,科举放榜,李明果然高中。可就在他满心欢喜准备入朝为官之时,却接到通知,说他因涉嫌受贿,被取消了功名。李明大呼冤枉,四处申诉,却无人理会。
后来,经过一番周折,事情终于真相大白。原来是那绸缎庄老板见李明才华出众,认定他日后必能飞黄腾达,想要提前巴结,才闹出了这场误会。
李明虽然最终洗清了冤屈,但也因这场无妄之灾,耽误了大好前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某些容易引起误会的场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免遭人误解。正所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要时刻保持警醒,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烦之中。
正冠李下-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