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冠李下
成語拼音
- zhèng guàn lǐ xià
正冠李下成語解釋
- 在李樹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比喻做容易引起懷疑的事。
典故出處
- 《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成語典故
- 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正冠李下,既貽疵辱,方致徽繩。★《梁書·王僧孺傳》
成語造句
- 在處理這件敏感的事情時,他格外謹慎,生怕有絲毫差錯,落得個正冠李下的嫌疑。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村莊裏,有一位名叫李明的書生。李明爲人正直,勤奮好學,一心想要考取功名,爲百姓謀福祉。
這一年,京城舉行科舉考試,李明滿懷信心地踏上了趕考之路。經過長途跋涉,他終於來到了京城。考試的那幾天,李明發揮出色,自覺勝券在握。
然而,等待放榜的日子總是令人煎熬。一天,李明在街上閒逛,偶然路過一家綢緞莊。店老闆見他氣質不凡,便主動上前搭訕,想要向他推銷店裏的名貴綢緞。李明禮貌地拒絕了,繼續前行。
沒走多遠,他發現自己的帽子被風吹歪了,便停下腳步,正了正帽子。就在這時,綢緞莊的老闆匆匆趕來,手裏拿着一匹上好的綢緞,非要送給李明。李明堅決不肯接受,說道:“無功不受祿,我不能平白無故接受你的東西。”可那老闆卻不依不饒,硬要塞給他。
這一幕恰好被路過的一位官員看到。這位官員向來剛正不阿,最痛恨貪污受賄之事。他見李明在綢緞莊前正冠,又與老闆拉拉扯扯,心中頓生疑竇。
不久,科舉放榜,李明果然高中。可就在他滿心歡喜準備入朝爲官之時,卻接到通知,說他因涉嫌受賄,被取消了功名。李明大呼冤枉,四處申訴,卻無人理會。
後來,經過一番周折,事情終於真相大白。原來是那綢緞莊老闆見李明才華出衆,認定他日後必能飛黃騰達,想要提前巴結,才鬧出了這場誤會。
李明雖然最終洗清了冤屈,但也因這場無妄之災,耽誤了大好前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某些容易引起誤會的場合,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免遭人誤解。正所謂“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要時刻保持警醒,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煩之中。
正冠李下-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