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之音

成语拼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郑卫之音成语解释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典故出处

《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当今社会,一些低俗的音乐作品充斥市场,简直如同古代的郑卫之音,令人反感。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华夏大地,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被视为社会风气和道德规范的象征。 周王朝建立之初,周公制定了一套严谨的礼乐制度,规定了不同场合应使用的音乐,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道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地区的音乐逐渐偏离了正统的雅乐规范。 在春秋时期,郑、卫两国的音乐开始流行起来。这些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活泼,充满了世俗的情感和诱惑。与庄重肃穆的雅乐相比,郑卫之音更能迎合人们的感官享受和情感需求。 当时的一些诸侯和贵族,沉迷于这种新奇而富有激情的音乐。他们在宴会上大肆演奏郑卫之音,抛弃了传统的礼仪和道德规范。例如,某诸侯国的君主,整日沉浸在郑卫之音的美妙旋律中,不理朝政,导致国家政务荒废,百姓生活困苦。 在儒家的经典著作中,孔子就曾对郑卫之音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他认为这种音乐过于放纵情感,不符合君子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礼仪规范。孔子主张恢复雅乐的正统地位,以正人心、明礼仪。 在那个时代,有一位名叫子思的学者,他游历各国,看到了郑卫之音对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他痛心疾首,多次向诸侯进谏,呼吁摒弃郑卫之音,回归雅乐的正道。然而,他的声音在当时的社会中显得微弱而无力,郑卫之音依然盛行不衰。 直到后来,一些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郑卫之音所带来的危害。他们开始反思社会的道德沦丧和风气败坏,努力重振雅乐,恢复传统的礼仪和道德规范。经过漫长的努力,社会风气终于有所好转,郑卫之音逐渐失去了它的市场,而雅乐重新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郑卫之音的兴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和人们对道德、礼仪的追求与反思。它让我们明白,文化的发展应当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否则就可能带来不良的影响。

郑卫之音-成语图片

郑卫之音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