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鞭随蹬
成语拼音
- zhí biān suí dèng
执鞭随蹬成语解释
- 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
典故出处
- 《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成语典故
- 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蹬,死亦甘心。(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
成语造句
- 古时的一些文人雅士,即便身份低微,为了追寻心中的理想,也甘愿执鞭随蹬。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人才辈出。在一个名叫卫国的国家,有一位名叫孔俚的大夫。
孔俚虽身处高位,但其才能与品德却备受争议。当时,卫国的政治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为了争夺权力不择手段。
孔俚身边有一位名叫子路的家臣,子路为人正直勇敢,对孔俚忠心耿耿。然而,孔俚在权力的诱惑下,逐渐迷失了自我,与一些奸佞之徒勾结,做出了许多损害国家和百姓利益的事情。
子路多次劝谏孔俚,希望他能迷途知返,以国家和百姓为重。但孔俚却充耳不闻,依旧我行我素。
终于,卫国的百姓不堪忍受孔俚的所作所为,纷纷起来反抗。一场内乱爆发,孔俚陷入了极度危险的境地。
子路得知此事后,毫不犹豫地决定追随孔俚,哪怕是面临生死危机。有人问子路:“孔俚如此昏庸,你为何还要执鞭随蹬,为他卖命?”子路正色道:“我身为他的家臣,食其禄,忠其事。无论主人如何,我都不能在危难时刻抛弃他。”
子路毅然投身于混乱的局势中,拼尽全力保护孔俚。然而,最终子路寡不敌众,英勇牺牲。
子路执鞭随蹬的精神,虽在当时未能改变孔俚的命运,也未能挽救卫国的危局,但他的忠诚和义气却被后人传颂。这种忠诚并非是对错误的盲目追随,而是一种坚守自己道德准则和责任的体现。
在历史的长河中,子路的故事成为了人们思考忠诚与正义的一个范例。他让我们明白,执鞭随蹬并非是毫无原则的顺从,而是在坚守正道的基础上,对所认定的责任和使命的不懈追求。
执鞭随蹬-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