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鞭隨蹬

成語拼音

zhí biān suí dèng

執鞭隨蹬成語解釋

手裏拿着馬鞭,跟在馬鐙旁邊。比喻因敬仰而願意追隨在左右。

典故出處

《論語·述而》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

成語典故

願將軍不棄,收爲步卒,早晚執鞭隨蹬,死亦甘心。(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

成語造句

古時的一些文人雅士,即便身份低微,爲了追尋心中的理想,也甘願執鞭隨蹬。

成語故事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人才輩出。在一個名叫衛國的國家,有一位名叫孔俚的大夫。 孔俚雖身處高位,但其才能與品德卻備受爭議。當時,衛國的政治局勢錯綜複雜,各方勢力爲了爭奪權力不擇手段。 孔俚身邊有一位名叫子路的家臣,子路爲人正直勇敢,對孔俚忠心耿耿。然而,孔俚在權力的誘惑下,逐漸迷失了自我,與一些奸佞之徒勾結,做出了許多損害國家和百姓利益的事情。 子路多次勸諫孔俚,希望他能迷途知返,以國家和百姓爲重。但孔俚卻充耳不聞,依舊我行我素。 終於,衛國的百姓不堪忍受孔俚的所作所爲,紛紛起來反抗。一場內亂爆發,孔俚陷入了極度危險的境地。 子路得知此事後,毫不猶豫地決定追隨孔俚,哪怕是面臨生死危機。有人問子路:“孔俚如此昏庸,你爲何還要執鞭隨蹬,爲他賣命?”子路正色道:“我身爲他的家臣,食其祿,忠其事。無論主人如何,我都不能在危難時刻拋棄他。” 子路毅然投身於混亂的局勢中,拼盡全力保護孔俚。然而,最終子路寡不敵衆,英勇犧牲。 子路執鞭隨蹬的精神,雖在當時未能改變孔俚的命運,也未能挽救衛國的危局,但他的忠誠和義氣卻被後人傳頌。這種忠誠並非是對錯誤的盲目追隨,而是一種堅守自己道德準則和責任的體現。 在歷史的長河中,子路的故事成爲了人們思考忠誠與正義的一個範例。他讓我們明白,執鞭隨蹬並非是毫無原則的順從,而是在堅守正道的基礎上,對所認定的責任和使命的不懈追求。

執鞭隨蹬-成語圖片

執鞭隨蹬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