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
成语拼音
- zhǐ yú zhì shàn
止于至善成语解释
- 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典故出处
-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成语典故
- 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成语造句
- 人生在世,应当不断追求进步,以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成语故事
-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庆国的国度。这个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然而,这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问题。
当时的庆国君主名叫李隆,他是一位心怀大志且颇具智慧的统治者。李隆深知,国家的繁荣不能仅仅依靠眼前的成就,更需要不断地追求更高的境界,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
在一次朝堂会议上,李隆向诸位大臣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今我们的国家看似繁荣,但如何才能让这繁荣持久,让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大臣们纷纷各抒己见,有的主张加强军事力量,以防外敌入侵;有的提议发展商业,增加国家的财富。
这时,一位名叫张贤的大臣站了出来,他说道:“陛下,臣以为,我们当追求‘止于至善’之境界。”众人听闻,皆露出疑惑的神情。张贤接着解释道:“所谓‘止于至善’,并非是达到一个固定的完美状态,而是永不停歇地追求更高的善,不断完善我们的国策、制度和行为。就如同我们的农业,不能满足于今年的丰收,而要思考如何改进耕种之法,以保年年丰收;我们的教育,不能仅满足于当下培养出的人才,而要思考如何让更多的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之士。”
李隆听后,深以为然,决定在全国推行“止于至善”的理念。首先,他下令改革律法,去除那些过于严苛和不合理的条款,让律法更加公正、人性化,以保障百姓的权益。同时,他大力支持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派遣官员到各地传授先进的耕种方法,提高粮食产量。
在教育方面,李隆增设学府,聘请博学之士担任教师,不仅让贵族子弟有学可上,也让平民百姓的子女有机会接受教育。他还鼓励学者进行学术研究,推动文化的繁荣。
为了让官员们能够秉持“止于至善”的精神,李隆加强了对官员的考核,对于那些贪污腐败、不思进取的官员予以严惩,而对于那些积极为民谋福、勇于创新的官员则予以重赏和晋升。
在李隆和大臣们的共同努力下,庆国的发展蒸蒸日上。百姓们对李隆的统治赞不绝口,国家的声誉也传遍了周边各国。
多年后,当李隆回顾自己的统治时,感慨地说道:“‘止于至善’,乃国家昌盛、长治久安之根本。唯有不断追求更高的善,我们才能让国家和人民越来越好。”
庆国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世的典范,让人们明白了“止于至善”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止于至善-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