鸷鸟将击,卑飞敛翼
成语拼音
- zhì niǎo jiāng jī,bēi fēi liǎn yì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成语解释
- 比喻欲擒故纵,伺机而后发。
典故出处
- 《六韬·发启》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
成语典故
- 贤弟,且不要使性气,鸷鸟将击,卑飞敛翼。★明·无名氏《鸣凤记·南北分别》
成语造句
- 当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我们要懂得策略,就像在激烈的竞争中,先稳住阵脚,伺机而动,正如鸷鸟将击,卑飞敛翼。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战乱时期,有一位名叫李牧的将领。他镇守边疆,抵御着外敌的入侵。
当时,敌国屡屡派兵骚扰边境,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李牧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他深知战争的残酷和敌人的强大。然而,他并没有急于出击,而是采取了一种看似保守的策略。
李牧每日操练士兵,加强防御工事,但在面对敌人的挑衅时,却总是下令紧闭城门,避免正面冲突。士兵们不理解他的做法,甚至有人开始质疑他的胆量和能力。
但李牧心中有着自己的盘算。他知道,敌国的军队气势正盛,且装备精良,如果此时贸然出击,很可能会遭遇惨败。他就如同一只即将出击的鸷鸟,在时机未到之前,选择卑飞敛翼。
敌国见李牧一直避而不战,渐渐地放松了警惕,认为李牧胆小怕事,不敢与之交锋。他们开始变得骄纵起来,军队纪律涣散,训练也不再像从前那般严格。
经过长时间的忍耐和等待,李牧觉得时机终于成熟。他精心策划了一场战役,派出精锐部队,趁敌国军队毫无防备之时,发起了突然袭击。
这一战,李牧的军队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敌国军队被打得措手不及,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李牧的成功,正是因为他懂得“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的道理。在面对强敌时,他没有盲目冲动,而是隐忍待机,积蓄力量,最终一举获胜,保卫了国家的安宁和百姓的幸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强大的对手时,不要急于求成,要学会忍耐和等待,待到时机成熟时,再果断出击,方能取得成功。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只有懂得审时度势,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目标。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