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足累息
成语拼音
- chóng zú lèi xī
重足累息成语解释
- 指畏惧之甚。
典故出处
- 《梁书·柳忱传》朝迁狂悖,为恶日滋,顷闻京师长者,莫不重足累息。”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三于是内外恐怖,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于终。”
成语典故
- 今命之刺访,将必开罗织之门,逞机阱之术,祸贻善类,使人人重足累息,何以为治。★《明史·舒化传》
成语造句
- 在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里,人们整日生活在恐惧之中,可谓是重足累息。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当时,有一个诸侯国,其君主昏庸无道,横征暴敛,肆意欺压百姓。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不断增加赋税,强征壮丁修建奢华的宫殿,导致民不聊生。
百姓们每天都在沉重的负担下艰难生存,田间的劳作辛苦异常,收获的成果却大多被官府搜刮而去。许多家庭失去了主要的劳动力,妻儿老小只能忍饥挨饿。
官府的差役更是横行霸道,对百姓动辄打骂,稍有反抗便会遭受严厉的惩罚。在这种高压统治之下,百姓们在路上相遇,都不敢轻易交谈,只是用眼神传递着无奈和恐惧。
有一位正直的大臣,看到国家如此景象,心中忧虑万分。他多次冒死进谏,希望君主能够体察民情,减轻百姓的负担,改变治国之道。然而,昏庸的君主不仅不听劝告,反而对这位大臣加以斥责和贬谪。
渐渐地,百姓们对未来失去了希望,他们在沉重的压迫下,重足累息,每走一步都充满了疲惫和畏惧。田间不再有往日的欢声笑语,集市也变得冷冷清清。
终于,百姓们的忍耐达到了极限,各地纷纷爆发起义。起义军迅速壮大,他们誓言要推翻这无道的统治,为自己和同胞们争取生存的权利。
在起义军的强大攻势下,曾经不可一世的君主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此时已经为时已晚。他的王朝在百姓的愤怒中轰然崩塌,他本人也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统治者不恤民情,过度压迫百姓时,必然会引发民众的反抗,最终导致政权的覆灭。“重足累息”的局面不应出现,只有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重足累息-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