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危为安
成语拼音
- zhuǎn wēi wéi ān
转危为安成语解释
- 由危险转为平安(多指局势或病情)。
典故出处
- 《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成语典故
- 经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这名危重病人已经转危为安。
成语造句
-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本濒临破产的公司最终转危为安,重新走上了正轨。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风云变幻都验证了一个真理:危机与转机往往只在一线之间。
让我们把目光回溯到战国时期,那时的赵国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秦国大军压境,兵锋直指赵国都城邯郸。赵国的军民们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整个国家仿佛置身于狂风暴雨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赵王心急如焚,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都拿不出有效的退敌之策。赵国的军队在与秦军的多次交锋中损失惨重,士气低落。粮食储备也日渐减少,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决定挺身而出。他深知,若要拯救赵国于危难之中,必须寻求外援。于是,他决定派遣自己的门客前往楚国,请求楚国出兵相助。
在众多门客中,有一位名叫毛遂的人主动请缨。平原君对毛遂起初并不信任,认为他在自己门下三年都未曾展露锋芒。然而,毛遂凭借着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出色口才,最终说服了平原君。
毛遂随平原君来到楚国,在楚王面前,他不卑不亢,慷慨陈词,详细分析了赵国与楚国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楚王一开始犹豫不决,但毛遂手持宝剑,步步紧逼,最终成功说服楚王出兵援赵。
楚国的援军很快抵达邯郸,与赵国的军队里应外合,对秦军发起了猛烈的反击。秦军在赵楚联军的夹击下,渐渐陷入了被动。最终,赵国成功击退了秦军,化解了这场亡国之危,实现了转危为安。
这场战役不仅让赵国摆脱了灭亡的命运,也让毛遂这位勇敢的门客名垂青史。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危机时,只要我们勇敢地迎接挑战,善于寻找转机,就一定能够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正如古人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不应放弃希望,因为转机或许就在下一个转角等待着我们。
转危为安-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