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危爲安

成語拼音

zhuǎn wēi wéi ān

轉危爲安成語解釋

由危險轉爲平安(多指局勢或病情)。

典故出處

《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爲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爲安。”

成語典故

經醫務人員的全力搶救,這名危重病人已經轉危爲安。

成語造句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本瀕臨破產的公司最終轉危爲安,重新走上了正軌。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的風雲變幻都驗證了一個真理:危機與轉機往往只在一線之間。 讓我們把目光回溯到戰國時期,那時的趙國正面臨着一場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機。秦國大軍壓境,兵鋒直指趙國都城邯鄲。趙國的軍民們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整個國家彷彿置身於狂風暴雨中的一葉扁舟,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 趙王心急如焚,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大臣們面面相覷,一時都拿不出有效的退敵之策。趙國的軍隊在與秦軍的多次交鋒中損失慘重,士氣低落。糧食儲備也日漸減少,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決定挺身而出。他深知,若要拯救趙國於危難之中,必須尋求外援。於是,他決定派遣自己的門客前往楚國,請求楚國出兵相助。 在衆多門客中,有一位名叫毛遂的人主動請纓。平原君對毛遂起初並不信任,認爲他在自己門下三年都未曾展露鋒芒。然而,毛遂憑藉着自己的堅定信念和出色口才,最終說服了平原君。 毛遂隨平原君來到楚國,在楚王面前,他不卑不亢,慷慨陳詞,詳細分析了趙國與楚國聯合抗秦的利害關係。楚王一開始猶豫不決,但毛遂手持寶劍,步步緊逼,最終成功說服楚王出兵援趙。 楚國的援軍很快抵達邯鄲,與趙國的軍隊裏應外合,對秦軍發起了猛烈的反擊。秦軍在趙楚聯軍的夾擊下,漸漸陷入了被動。最終,趙國成功擊退了秦軍,化解了這場亡國之危,實現了轉危爲安。 這場戰役不僅讓趙國擺脫了滅亡的命運,也讓毛遂這位勇敢的門客名垂青史。它告訴我們,在面對危機時,只要我們勇敢地迎接挑戰,善於尋找轉機,就一定能夠化險爲夷,轉危爲安。正如古人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無論身處何種困境,都不應放棄希望,因爲轉機或許就在下一個轉角等待着我們。

轉危爲安-成語圖片

轉危爲安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