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奔逐北
成语拼音
- zhuī bēn zhú běi
追奔逐北成语解释
- 追击败走的敌军。
典故出处
- 汉·贾谊《过秦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汉·李陵《答苏武书》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
成语典故
- 他的精锐马队,又来自大漠,追奔逐北,是其所长。(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成语造句
- 战场上,我方将士英勇无畏,敌军节节败退,呈现出一片追奔逐北的景象。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的硝烟弥漫,英雄豪杰辈出。在那风云变幻的岁月里,有一段令人热血沸腾的征战故事。
话说在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局势动荡不安。其中有两个强国,分别是秦国和赵国。赵国地处北方,民风彪悍,军事实力不容小觑。而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盛,对周边各国虎视眈眈。
一次,秦国派出大军攻打赵国。秦军来势汹汹,一路势如破竹,直逼赵国边境。赵国君王心急如焚,立即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最终,决定派出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李牧,率领赵国军队抵御秦军。
李牧深知秦军的强大,但他并未退缩。他精心布置防线,训练士兵,准备与秦军展开一场殊死搏斗。
当秦军抵达战场时,李牧率领赵军奋勇抵抗。战场上杀声震天,双方士兵都拼尽全力。然而,秦军凭借着强大的兵力和精良的装备,渐渐占据了上风。
但李牧并未慌乱,他冷静地观察着战场形势,寻找着秦军的破绽。终于,他发现秦军的右翼出现了一丝混乱。他当机立断,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冲向秦军右翼。赵军士兵们士气大振,个个如猛虎下山,奋勇杀敌。
秦军右翼在赵军的猛烈攻击下,开始溃败。李牧趁机指挥大军全面进攻,秦军顿时陷入了混乱。赵军乘胜追击,秦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李牧率领赵军一路追杀,秦军士兵们只顾逃命,毫无抵抗之力。这一场大战,赵军大获全胜,将秦军打得落花流水。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李牧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他带领赵军追奔逐北,让秦军闻风丧胆。赵国也因此在这场战争中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和领土。
追奔逐北这个成语,正是形容像李牧这样在战场上勇猛追击敌军的场景。它不仅是一种战术的体现,更是一种勇气和决心的象征,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追奔逐北-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