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奔逐北
成語拼音
- zhuī bēn zhú běi
追奔逐北成語解釋
- 追擊敗走的敵軍。
典故出處
- 漢·賈誼《過秦論》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漢·李陵《答蘇武書》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
成語典故
- 他的精銳馬隊,又來自大漠,追奔逐北,是其所長。(高陽《玉座珠簾》上冊)
成語造句
- 戰場上,我方將士英勇無畏,敵軍節節敗退,呈現出一片追奔逐北的景象。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戰爭的硝煙瀰漫,英雄豪傑輩出。在那風雲變幻的歲月裏,有一段令人熱血沸騰的征戰故事。
話說在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動盪不安。其中有兩個強國,分別是秦國和趙國。趙國地處北方,民風彪悍,軍事實力不容小覷。而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國力日益強盛,對周邊各國虎視眈眈。
一次,秦國派出大軍攻打趙國。秦軍來勢洶洶,一路勢如破竹,直逼趙國邊境。趙國君王心急如焚,立即召集大臣商議對策。最終,決定派出一位智勇雙全的將領——李牧,率領趙國軍隊抵禦秦軍。
李牧深知秦軍的強大,但他並未退縮。他精心佈置防線,訓練士兵,準備與秦軍展開一場殊死搏鬥。
當秦軍抵達戰場時,李牧率領趙軍奮勇抵抗。戰場上殺聲震天,雙方士兵都拼盡全力。然而,秦軍憑藉着強大的兵力和精良的裝備,漸漸佔據了上風。
但李牧並未慌亂,他冷靜地觀察着戰場形勢,尋找着秦軍的破綻。終於,他發現秦軍的右翼出現了一絲混亂。他當機立斷,親自率領一支精銳部隊,衝向秦軍右翼。趙軍士兵們士氣大振,個個如猛虎下山,奮勇殺敵。
秦軍右翼在趙軍的猛烈攻擊下,開始潰敗。李牧趁機指揮大軍全面進攻,秦軍頓時陷入了混亂。趙軍乘勝追擊,秦軍丟盔棄甲,狼狽逃竄。
李牧率領趙軍一路追殺,秦軍士兵們只顧逃命,毫無抵抗之力。這一場大戰,趙軍大獲全勝,將秦軍打得落花流水。
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李牧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無畏的勇氣,他帶領趙軍追奔逐北,讓秦軍聞風喪膽。趙國也因此在這場戰爭中捍衛了自己的尊嚴和領土。
追奔逐北這個成語,正是形容像李牧這樣在戰場上勇猛追擊敵軍的場景。它不僅是一種戰術的體現,更是一種勇氣和決心的象徵,激勵着後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勇往直前,毫不退縮。
追奔逐北-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