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足濯缨
成语拼音
- zhuó zú zhuó yīng
濯足濯缨成语解释
- 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典故出处
-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应坚守本心,就像古人所追求的那样,在不同的境遇中做到濯足濯缨,出淤泥而不染。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楚国的郢都,有一位名叫屈原的贤臣。他心怀楚国的兴衰,一心为国为民,却遭受了奸佞小人的诬陷和排挤。
屈原主张改革,希望能让楚国变得更加强大。然而,那些目光短浅、只图私利的贵族们却对他的改革举措百般阻挠。他们在楚王面前搬弄是非,使得楚王对屈原渐渐产生了猜疑和不满。
终于,屈原被楚王疏远,流放到了偏远的地方。在流放途中,他看到了楚国百姓的疾苦,看到了国家的衰败之势,心中悲愤交加。
有一天,屈原来到了一条清澈的溪流边。望着那潺潺流淌的溪水,他思绪万千。他想到自己曾经的壮志豪情,想到如今的落魄处境,不禁感慨万分。
这时候,有一位渔夫划着小船经过。渔夫看到屈原形容憔悴,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屈原吗?怎么落到如此地步?”屈原长叹一声,说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所以我被流放至此。”
渔夫听了,微微一笑,说道:“既然举世皆浊,您为何不随波逐流?既然众人皆醉,您又为何不一同沉醉?”屈原坚定地回答:“我宁愿投身于清流,葬身鱼腹,也不愿与那些污浊之人同流合污。”
说完,屈原俯身用溪水洗了洗脚。这洗脚的举动,仿佛在表明他的心志:就如这溪水,清者自清。若世道清明,我愿“濯缨”,积极入世,为国家效力;若世道污浊,我则“濯足”,独善其身,保持自身的高洁。
然而,楚国的局势越来越糟糕。最终,楚国被秦国所灭。屈原听到这个消息,悲痛欲绝。他怀着对楚国的深深眷恋和对自己理想无法实现的绝望,投身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屈原用他的一生,诠释了“濯足濯缨”的真谛。在面对复杂的世道时,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为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所动摇。他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前行的道路。
濯足濯缨-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