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风止燎

成语拼音

zòng fēng zhǐ liáo

纵风止燎成语解释

用鼓风的方法灭火。比喻本欲消弭其事,却反而助长其声势。

典故出处

隋·王通《中说·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

成语典故

幽平而后,有如宣王者出,则礼乐征伐不自诸侯,而《雅》《颂》未可知也。奈何推波助澜,纵风止燎乎!★宋·欧阳修《王国风解》

成语造句

面对熊熊大火,他妄图用几盆水来扑救,这无疑是纵风止燎,根本无法控制火势。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诸侯国名叫梁国。梁国的国君昏庸无道,致使国家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在这个动荡的时期,有一位名叫李义的大臣,他为人正直,心怀国家和百姓。看到梁国的混乱局势,李义心急如焚,多次向国君进谏,希望国君能够施行仁政,改革弊政,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然而,国君对他的忠言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沉迷于酒色之中。 梁国的邻国是陈国,陈国的国君英明神武,国力日益强盛。看到梁国的衰弱,陈国有了吞并梁国的野心。于是,陈国派遣大军入侵梁国。梁国的军队由于长期缺乏训练,军纪涣散,根本无法抵挡陈国的精锐之师。一时间,梁国的边境城池纷纷沦陷,战火迅速蔓延至梁国的腹地。 在这危急关头,李义挺身而出,组织民众奋起抵抗。他深知,单靠梁国现有的力量,很难击退陈国的大军。于是,他决定向其他诸侯国求助。 李义首先想到了赵国。赵国国力雄厚,兵强马壮,如果能够得到赵国的援助,梁国或许还有一线生机。李义亲自前往赵国,向赵国国君诉说梁国的困境,恳请赵国出兵相助。赵国国君虽然对梁国的遭遇表示同情,但却担心出兵会给自己的国家带来麻烦,因此犹豫不决。 李义见赵国国君态度不明,又马不停蹄地前往齐国。齐国国君倒是对梁国的局势表现出了一定的关注,但他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要求梁国在战后割让大片土地作为回报。李义深知,割让土地会给梁国带来巨大的损失,但为了拯救国家,他不得不暂时答应齐国国君的要求。 就在李义四处奔波寻求援助的时候,梁国国内的局势愈发危急。一些奸臣趁机向国君进谗言,诬陷李义通敌叛国。国君听信了奸臣的谗言,下令将李义召回,并将其打入大牢。 失去了李义的领导,梁国的抵抗力量更加薄弱。陈国的大军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就逼近了梁国的都城。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国国君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决定出兵援助梁国。赵国的军队迅速出击,与梁国的残余力量汇合,共同抵御陈国的进攻。在两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下,陈国的进攻受到了遏制,战局逐渐稳定下来。 然而,此时的梁国已经遭受了重创,国力大损。李义在狱中得知赵国出兵相助,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虽然暂时击退了陈国的进攻,但梁国的根本问题并未解决。如果国君依旧昏庸无道,国家的危机迟早还会再次降临。 正如“纵风止燎”,在梁国面临危机之时,国君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一味地放纵错误的行为,李义虽然竭尽全力试图挽救,但也只是暂时遏制了火势,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只有国君能够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励精图治,施行仁政,梁国才能真正走向繁荣昌盛。

纵风止燎-成语图片

纵风止燎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