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为上着
成语拼音
- zǒu wèi shàng zhaō
走为上着成语解释
- 指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
典故出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成语典故
- 钱江道黑暗官吏擅威作福,为足下计,倒是走为上着。”★《洪秀全演义》第十回
成语造句
- 面对强大且无法抗衡的敌人,此时保全自身,走为上着。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智慧和谋略往往决定着生死存亡。
话说在战国时期,有一位足智多谋的将领名叫李牧。当时,李牧奉命抵御外敌的入侵。敌国派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来势汹汹,士气高昂。李牧起初与敌军正面交锋,但几轮战斗下来,他发现敌军不仅兵力强盛,而且战术运用得极为巧妙,自己的军队逐渐陷入了困境。
李牧深知,若继续这样硬拼下去,自己的军队很可能会全军覆没。于是,他决定改变策略。他在营帐中苦思冥想,回想着以往的战争经验和兵法策略。终于,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计划。
第二天,李牧下令让军队佯装败退。士兵们虽然有些不解,但依然听从了命令。敌军看到李牧的军队撤退,以为他们胆怯,便乘胜追击。然而,李牧早已在撤退的路线上设下了重重埋伏。敌军一路追击,却不知不觉地陷入了李牧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
但李牧并未下令立刻反击,他知道此刻敌军虽然陷入困境,但仍有一定的战斗力。于是,他再次让军队佯装慌乱,继续撤退。敌军以为胜利在望,更加肆无忌惮地追击。
当敌军被引到了远离他们大本营的地方,而且疲惫不堪、士气低落之时,李牧看准时机,一声令下,伏兵四起,瞬间将敌军包围。敌军此时才如梦初醒,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绝境。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李牧的军队大获全胜,成功地击退了敌军。
在这场战役中,李牧的“走为上着”并非是单纯的逃跑,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策略。他通过巧妙的撤退,诱敌深入,最终实现了反败为胜的目的。这也正应了那句兵法名言:“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在历史的长河中,像李牧这样善于运用“走为上着”策略的例子不胜枚举。这种策略不仅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或强大的对手时,有时暂时的退让和迂回,也能为最终的成功创造有利条件。
走为上着-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