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养待时

成语拼音

zūn yǎng dài shí

遵养待时成语解释

指顺应时势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典故出处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害卿兄弟,独夫介立,遵养待时,臣节讵久。”范祥雍校注此言尔朱荣待有时机,即欲篡夺。”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如今局势不明,我们应当冷静观察,做好充分准备,以待时机成熟再行动,这也算是遵养待时吧。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和事件都印证着智慧与谋略的重要性。今天,要讲述的便是一个关于遵养待时的故事。 在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局势变幻莫测。有一个名叫李牧的将领,他所镇守的边境时常遭受匈奴的侵扰。 起初,李牧采取了积极防御的策略,与匈奴多次交战。然而,匈奴骑兵剽悍,来去如风,李牧的军队虽然英勇作战,但也损失惨重。面对这样的局面,李牧开始重新思考应对之策。 他决定改变战术,不再盲目出击,而是遵养待时。他下令让士兵们坚守营垒,加强训练,完善防御工事。每当匈奴前来骚扰,李牧的士兵们只是点燃烽火,紧闭城门,做出一副不敢出战的样子。 匈奴人见此情形,认为李牧胆怯,不敢与他们正面交锋,对李牧和他的军队愈发轻视。就连赵国的士兵们也开始对李牧的战术感到不满,纷纷抱怨。 然而,李牧不为所动。他深知此时与匈奴硬拼并非上策,需要等待时机,养精蓄锐。他一面安抚士兵,一面继续加强军队的建设和训练。 经过数年的遵养待时,李牧的军队实力大增,士兵们个个士气高昂,训练有素。而匈奴人因为李牧长期不战,逐渐放松了警惕。 终于,时机成熟。李牧精心布置了一场大规模的战役。他先派出小股部队佯装败退,诱使匈奴大军深入。然后,在匈奴人陷入埋伏后,李牧率领主力部队从四面杀出。此时的赵军,经过长期的养精蓄锐,战斗力惊人,如猛虎下山一般,势不可挡。 匈奴人在这场战役中遭受了重创,损失惨重。从此,边境得以安宁,李牧也因他的智慧和谋略成为了赵国的英雄。 李牧的成功,正是因为他懂得遵养待时的道理。他没有被眼前的困境和压力所左右,而是冷静地分析局势,积蓄力量,等待最佳的时机,最终一举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有时不必急于一时,耐心等待时机,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实现最终的目标。

遵养待时-成语图片

遵养待时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