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養待時
成語拼音
- zūn yǎng dài shí
遵養待時成語解釋
- 指順應時勢積蓄力量以待時機。
典故出處
-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永寧寺》害卿兄弟,獨夫介立,遵養待時,臣節詎久。”範祥雍校注此言爾朱榮待有時機,即欲篡奪。”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如今局勢不明,我們應當冷靜觀察,做好充分準備,以待時機成熟再行動,這也算是遵養待時吧。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人物和事件都印證着智慧與謀略的重要性。今天,要講述的便是一個關於遵養待時的故事。
在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變幻莫測。有一個名叫李牧的將領,他所鎮守的邊境時常遭受匈奴的侵擾。
起初,李牧採取了積極防禦的策略,與匈奴多次交戰。然而,匈奴騎兵剽悍,來去如風,李牧的軍隊雖然英勇作戰,但也損失慘重。面對這樣的局面,李牧開始重新思考應對之策。
他決定改變戰術,不再盲目出擊,而是遵養待時。他下令讓士兵們堅守營壘,加強訓練,完善防禦工事。每當匈奴前來騷擾,李牧的士兵們只是點燃烽火,緊閉城門,做出一副不敢出戰的樣子。
匈奴人見此情形,認爲李牧膽怯,不敢與他們正面交鋒,對李牧和他的軍隊愈發輕視。就連趙國的士兵們也開始對李牧的戰術感到不滿,紛紛抱怨。
然而,李牧不爲所動。他深知此時與匈奴硬拼並非上策,需要等待時機,養精蓄銳。他一面安撫士兵,一面繼續加強軍隊的建設和訓練。
經過數年的遵養待時,李牧的軍隊實力大增,士兵們個個士氣高昂,訓練有素。而匈奴人因爲李牧長期不戰,逐漸放鬆了警惕。
終於,時機成熟。李牧精心佈置了一場大規模的戰役。他先派出小股部隊佯裝敗退,誘使匈奴大軍深入。然後,在匈奴人陷入埋伏後,李牧率領主力部隊從四面殺出。此時的趙軍,經過長期的養精蓄銳,戰鬥力驚人,如猛虎下山一般,勢不可擋。
匈奴人在這場戰役中遭受了重創,損失慘重。從此,邊境得以安寧,李牧也因他的智慧和謀略成爲了趙國的英雄。
李牧的成功,正是因爲他懂得遵養待時的道理。他沒有被眼前的困境和壓力所左右,而是冷靜地分析局勢,積蓄力量,等待最佳的時機,最終一舉取得了勝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有時不必急於一時,耐心等待時機,做好充分準備,才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出最大的力量,實現最終的目標。
遵養待時-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