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失机宜
成语拼音
- zuò shī jī yí
坐失机宜成语解释
- 白白地失掉机会。
典故出处
- 清·昭梿《噕亭杂录·木果木之败》兵家之事,宜于乘锐直进。若不审敌势,坐失机宜,使兵心至于溃败。虽欲振起,不易得也。”
成语典故
- 我看他们实在是坐失机宜,让敌人多准备了一天一夜。★郭沫若《孔雀胆》第一幕第一场
成语造句
- 在面对重要的商业机遇时,他犹豫不决,最终导致公司坐失机宜,失去了在市场中抢占先机的绝佳机会。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因未能把握时机而导致失败或遗憾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样一段往事。
话说在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局势变幻莫测。有一个小国,名为卫。卫国虽然地小势微,但国君却一直渴望能够在这乱世之中谋得一席之地,让国家得以繁荣昌盛。
当时,卫国的周边有两个强国,赵国和秦国。赵国和秦国为了争夺领土,时常爆发战争。有一次,赵国和秦国在卫国边境附近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战争进入了胶着状态。
卫国国君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一部分大臣认为,这是卫国的一个绝佳机会。他们主张卫国应该出兵,趁赵秦两国两败俱伤之时,夺取一些土地和资源,壮大卫国的实力。然而,另一部分大臣却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卫国实力弱小,贸然出兵可能会引火烧身,招致两国的共同攻击。
卫国国君在这两种意见之间犹豫不决,迟迟无法做出决断。就在他举棋不定的时候,赵秦两国的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赵国突然找到了秦国的破绽,一举发动反击,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战后,赵国国力大增,顺势扩张领土,将目光投向了卫国。由于卫国之前没有抓住机会增强自身实力,也没有与赵国建立友好关系,面对赵国的大军压境,卫国毫无抵抗之力。
卫国国君后悔不已,他意识到自己当初在关键时刻坐失机宜,没有果断地做出正确的决策,导致国家陷入了危亡的境地。最终,卫国不得不向赵国割地求和,从此一蹶不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机遇时,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一旦犹豫不决,坐失机宜,就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正如古人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应当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学会准确地把握时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坐失机宜-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