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下箸处

成语拼音

wú xià zhù chǔ

无下箸处成语解释

晋武帝时,何曾生活豪奢,食日费万钱,犹云无下箸处。后用以形容富人饮食奢侈无度。

典故出处

《晋书·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成语典故

西晋武帝时期,位列三公号称孝子仁人的何曾标榜自己按礼法行事,他就是对自己的妻子说话也要衣冠整齐。他曾指责名士阮籍在守孝期间大吃大喝,大违孝道,而他自己却十分讲究吃喝,每顿饭要吃掉一万铜钱还说没有下筷子的地方。

成语造句

餐桌上摆满了各种珍馐美味,可他却觉得无下箸处,因为这些都不是他喜欢的口味。

成语故事

在西晋时期,有一位权势滔天的人物名叫何曾。 何曾生活极其奢靡,他每日的饮食都要耗费大量钱财,山珍海味对他来说是习以为常。他对食物的挑剔程度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有一次,何曾参加宫廷宴会。看着满桌的佳肴,他却皱起了眉头,丝毫没有动筷的意思。周围的人都感到十分诧异,纷纷询问他缘由。何曾叹息道:“这些菜肴,实在是让我觉得无下箸处啊!”众人听后,无不惊愕。 要知道,宫廷的宴会所准备的食物已经是非常丰盛和精美的了,然而在何曾眼中,却没有一道菜能入得了他的法眼。他平时在家中的饮食更是奢华无比,每餐都要有几十道菜,而且必须是极为珍贵的食材。 据史书记载,何曾的这种奢靡之风甚至影响到了他的儿子何劭。何劭继承了父亲的奢侈习性,每日的花销比何曾还要多。 何曾的这种行为,引起了当时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他们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充斥着这样的奢靡之风,必将走向衰败。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西晋王朝在短暂的繁荣之后,陷入了内乱和动荡之中。 “无下箸处”这个成语,就这样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面对食物却无从下手,或表示对事物过分挑剔。它不仅仅是对何曾个人奢靡生活的一种写照,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风气的一种深刻反思。它警示着后人,不能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而应该保持勤俭节约的美德,否则就会像西晋王朝一样,因为奢靡之风而走向衰落。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应从这样的故事中汲取教训,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

无下箸处-成语图片

无下箸处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