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下箸處

成語拼音

wú xià zhù chǔ

無下箸處成語解釋

晉武帝時,何曾生活豪奢,食日費萬錢,猶雲無下箸處。後用以形容富人飲食奢侈無度。

典故出處

《晉書·何曾傳》:“食日萬錢,猶曰無下箸處。”

成語典故

西晉武帝時期,位列三公號稱孝子仁人的何曾標榜自己按禮法行事,他就是對自己的妻子說話也要衣冠整齊。他曾指責名士阮籍在守孝期間大喫大喝,大違孝道,而他自己卻十分講究喫喝,每頓飯要喫掉一萬銅錢還說沒有下筷子的地方。

成語造句

餐桌上擺滿了各種珍饈美味,可他卻覺得無下箸處,因爲這些都不是他喜歡的口味。

成語故事

在西晉時期,有一位權勢滔天的人物名叫何曾。 何曾生活極其奢靡,他每日的飲食都要耗費大量錢財,山珍海味對他來說是習以爲常。他對食物的挑剔程度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有一次,何曾參加宮廷宴會。看着滿桌的佳餚,他卻皺起了眉頭,絲毫沒有動筷的意思。周圍的人都感到十分詫異,紛紛詢問他緣由。何曾嘆息道:“這些菜餚,實在是讓我覺得無下箸處啊!”衆人聽後,無不驚愕。 要知道,宮廷的宴會所準備的食物已經是非常豐盛和精美的了,然而在何曾眼中,卻沒有一道菜能入得了他的法眼。他平時在家中的飲食更是奢華無比,每餐都要有幾十道菜,而且必須是極爲珍貴的食材。 據史書記載,何曾的這種奢靡之風甚至影響到了他的兒子何劭。何劭繼承了父親的奢侈習性,每日的花銷比何曾還要多。 何曾的這種行爲,引起了當時一些有識之士的憂慮。他們認爲,一個國家如果充斥着這樣的奢靡之風,必將走向衰敗。而事實也確實如此,西晉王朝在短暫的繁榮之後,陷入了內亂和動盪之中。 “無下箸處”這個成語,就這樣流傳了下來,用來形容面對食物卻無從下手,或表示對事物過分挑剔。它不僅僅是對何曾個人奢靡生活的一種寫照,更是對那個時代社會風氣的一種深刻反思。它警示着後人,不能過度追求物質享受,而應該保持勤儉節約的美德,否則就會像西晉王朝一樣,因爲奢靡之風而走向衰落。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應從這樣的故事中汲取教訓,以史爲鑑,避免重蹈覆轍。

無下箸處-成語圖片

無下箸處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