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门投止
成语拼音
- wàng mén tóu zhǐ
望门投止成语解释
- 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
典故出处
- 《后汉书·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
成语典故
- 东汉时,山阳高平(今山东兖州一带)有一个叫张俭的人,字元节。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张俭出任山阳东部督邮(官名,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捕亡等事)一职。当时,有一个专权的宦官侯览是山阳防东人。侯览家里的人依仗侯览的权势在防东残害百姓,无恶不作。为此,张俭写信告发了侯览和他的母亲。因为侯览整天在皇帝身边转,这封信没到皇帝手中就被侯览扣下了。从此侯览和张俭结了仇。 张俭有个同乡叫朱并,是个奉迎拍马的小人,历来为张俭所不齿。朱并听说张俭告发了侯览,为了讨好侯览,便向朝廷告密,说张俭私结党羽,图谋不规。侯览见后,立即下令逮捕张俭。张俭见官府人马来势凶凶,只好匆匆逃亡,看到谁家可以避难,就投在人家门下。因为当地老百姓都知道张俭历来很正直,名声很好,都冒着风险收留他。
成语造句
- 他在逃亡途中四处躲藏,真可谓是望门投止,历经艰辛。
成语故事
- 在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有一位名叫张俭的官员,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因此得罪了当时的大宦官侯览。
侯览对张俭恨之入骨,便诬陷他谋反,下令通缉他。张俭得知消息后,不得不开始了逃亡生涯。
他一路奔波,风餐露宿。有一天,张俭来到了一个小村庄,又饿又累。他看到一户人家,便上前敲门,希望能得到一些食物和休息的地方。这户人家的主人是一位善良的老人,他得知张俭的遭遇后,毫不犹豫地收留了他。
然而,侯览的爪牙很快就得知了张俭的下落,开始四处搜捕他。张俭不得不再次踏上逃亡之路。他辗转来到了另一个地方,遇到了一位名叫孔融的年轻人。孔融敬佩张俭的为人,尽管知道收留他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但还是毅然决然地将他藏在了家中。
在逃亡的过程中,张俭每到一处,人们都冒着巨大的风险收留他。有的人家甚至因此而遭受牵连,家破人亡。但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因为他们敬重张俭的品德和正义。
就这样,张俭一路“望门投止”,靠着这些善良人们的帮助,一次次地躲过了侯览的追捕。
后来,侯览的势力终于被铲除,张俭也得以恢复自由。他对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们充满了感激之情,而他的这段逃亡经历也成为了人们传颂的佳话。
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人们对于正义和善良的坚守。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和压力,但他们依然愿意为了帮助他人而付出一切。“望门投止”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下来,用来形容在窘迫的情况下,急切地寻找可以投靠的人家。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更是承载了那段历史中人们的勇气、善良和正义。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故事提醒着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正义和善良的力量永远不会被磨灭。
望门投止-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