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戚是同
成语拼音
- xiū qī shì tóng
休戚是同成语解释
-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典故出处
- 《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成语典故
- 晋朝时期,庾亮因德高望重及善于用兵被派驻镇守边关,南蛮校尉陶称敌不过庾亮,就在当时权臣王导面前施用反间计,说庾亮拥兵自重准备举兵造反,要王导严加防范。王导说:“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成语造句
- 大家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应该明白彼此之间休戚是同的道理,要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国度里,有两个家族,一个是张家,一个是李家。
张家世代以耕读为业,族人善良勤勉,他们的日子虽然过得平淡,但却充满了安宁与和睦。李家则以经商为主,在商场上摸爬滚打,积累了不少财富。
这两个家族一直相邻而居,平日里也多有往来。有一年,这个国度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旱灾,田地干裂,庄稼枯萎,百姓们面临着严重的饥荒。张家因为主要依靠田地的收成,所以受到的打击尤为沉重,日子一下子变得艰难起来。
李家看到张家的困境,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他们拿出家中的粮食和钱财,帮助张家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在这个过程中,两家人齐心协力,共同应对这场灾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旱灾终于过去,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张家的庄稼获得了大丰收,他们没有忘记李家的恩情,主动拿出一部分粮食和钱财回报李家。从此,张李两家的关系更加亲密无间,他们真正做到了休戚是同。
后来,这个国度又遭遇了一场战争的威胁。外敌入侵,国家陷入了危机之中。张李两家人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张家的年轻子弟纷纷投身军旅,为保卫国家而战;李家则利用自己的财富和人脉,为军队提供物资和后勤保障。
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中,张李两家有人受伤,有人牺牲,但他们始终紧密团结在一起,没有丝毫退缩。最终,他们成功地击退了外敌,保卫了自己的家园和国家。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休戚与共的故事不胜枚举。正如《晋书·王导传》中所记载的:“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它体现了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相互扶持、共同担当的高尚品质。这种休戚是同的精神,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社会和谐发展、人们团结奋进的重要基石。当我们能够与他人休戚是同,携手共进,便能战胜生活中的种种艰难险阻,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而张李两家的故事也在当地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美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忘记团结的力量,要与身边的人休戚是同,共同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休戚是同-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