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受大走
成语拼音
- xiǎo shòu dà zǒu
小受大走成语解释
- 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
典故出处
- 《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成语典故
- 春秋时期,曾参因为种瓜误点被父亲毒打一顿,挨打后不省人事,醒来后还装作很高兴的样子。孔子听说后,非常气愤,甚至不认他这个弟子。孔子说当年舜对待父亲的责罚从来都是小受大走,也不失去对父亲的孝心,曾参则陷父亲于不义的深渊。
成语造句
- 子女对父母的责打应该小受大走,不能盲目顺从也不能过度反抗。
成语故事
- 在古代,有一个国家,其君王性格刚愎自用,听不进不同的意见。
有一位忠臣,名叫李义。他心怀国家和百姓,常常直言进谏,希望君王能够采纳正确的治国之策。然而,君王却对他的忠言颇为不满,时常斥责他。
有一次,国家面临一场重大的决策。君王准备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企图扩张领土。李义深知这场战争的弊端,他极力劝阻君王,详细地分析了战争可能带来的灾难后果。但君王一意孤行,根本不听他的话。
李义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知道,如果继续直言进谏,很可能会惹来杀身之祸;但如果沉默不语,国家和百姓必将遭受巨大的灾难。经过深思熟虑,李义决定采取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立场。
他不再强烈反对君王的决定,而是选择了暂时离开朝堂。他以家中亲人生病为由,向君王告假。君王不疑有他,批准了他的请求。
李义回到家中后,便闭门不出,对外宣称自己病重。实际上,他是在等待时机。
不久后,战争果然如李义所料,遭遇了惨败。国家陷入了困境,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君王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想起了李义曾经的谏言。
君王亲自来到李义家中,向他道歉,并恳请他出山相助。李义见君王已经有所悔悟,便答应了君王的请求。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帮助国家逐渐走出困境,恢复了生机。
这个故事中,李义的行为就体现了“小受大走”的智慧。当面对不可理喻的君王和可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灾难的情况时,他没有盲目地坚持对抗,而是选择了暂时的避让。正如古人云:“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孝子之身终,终身也者,非终父母之身,终其身也;是故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于犬马尽然,而况于人乎!”李义正是明白不能以卵击石,先保存自己,等待合适的时机再为国家和百姓效力。这种智慧在很多情况下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让我们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也为实现更大的目标积蓄力量。
小受大走-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