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地而坐
成语拼音
- xí dì ér zuò
席地而坐成语解释
- 泛指在地上坐。
典故出处
- 《旧五代史·李茂贞传》:“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
成语典故
- 唐朝时期,李茂贞因战功卓著,官运亨通。他恃功自傲,拥重兵干涉朝政,昭宗皇帝即位后,就出兵讨伐他而失败。后来李茂贞几次造反未成功,元气大伤。他的军士自由散漫惯了,经常是席地而坐,开怀畅饮,大呼小叫,只好自生自灭。
成语造句
- 在公园里,人们可以看到很多人随意地席地而坐,享受着悠闲的时光。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古老的国度。这个国度里有一位贤明的君主,他常常出宫去视察民情,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
有一次,君主带着一些随从来到了一个偏远的乡村。这里的人们生活简单而朴素,他们看到君主的到来,都非常高兴和尊敬。君主和随从们在村子里漫步,看到了许多有趣的景象。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一片空旷的草地,阳光温暖地洒在大地上。君主感到有些疲惫,便对随从们说:“我们就在这里歇息一会儿吧。”于是,大家便纷纷找地方坐下。
君主看着这片草地,觉得非常惬意,他干脆直接坐在了草地上,随从们见君主如此,也都效仿着他,席地而坐。他们在草地上休息,感受着微风的吹拂,听着鸟儿的歌声。
就在这时,一位智慧的老者路过此地。他看到君主和随从们席地而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他走上前去,对君主说道:“陛下,您今日能如此自然地与大家席地而坐,真是难得。这让我想起了古代的一些贤君,他们也常常与百姓亲近,没有架子。”君主听了老者的话,微笑着说:“我本就来自百姓,与他们亲近是应该的。”
老者点点头,继续说道:“陛下,这席地而坐虽然看似简单平常,但其中蕴含的意义却很深远。它代表着一种平等、一种随和、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在古代,有许多明君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与百姓拉近距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君主深以为然,他决定以后要更加频繁地深入民间,与百姓们亲密接触。
从那以后,君主常常采用席地而坐的方式与百姓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这个国度在君主的治理下变得更加繁荣昌盛,百姓们安居乐业。而席地而坐这个举动,也成为了这个国度的一段佳话,流传了下来。它提醒着人们,无论地位高低,都应该保持一颗平等、随和的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关心和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
席地而坐-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