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漂杵
成语拼音
- xuè liú piāo chǔ
血流漂杵成语解释
- 杵:捣物的棒槌。血流成河,舂米的木棰都漂了起来。形容战死的人很多。也泛指流血很多。
典故出处
- 《尚书·武成》:“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汉·贾谊《益攘》 :“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成语典故
- 《尚书·武成》中记载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在朝歌附近的牧野进行一场恶战,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漂杵。孟子认为这样描写夸张过度,武王的军队是仁义之师,不会滥杀无辜,纣王残暴,士兵会纷纷起义,不会有这样激烈的战斗。
成语造句
- 战场上两军激烈交战,最后尸横遍野,简直可以用血流漂杵来形容。
成语故事
- 在遥远的古代,有两个国家时常发生冲突和战争。其中一个国家的君主野心勃勃,妄图扩张领土,于是他不顾百姓的死活,频繁发动对邻国的侵略。
邻国虽然相对弱小,但他们的人民却十分勇敢和顽强。面对强敌的入侵,他们奋起抵抗,毫不退缩。
战争异常激烈,双方的士兵在战场上拼死厮杀。战场上尸横遍野,鲜血流淌在土地上,汇聚成小河,那场景让人触目惊心。
随着战争的持续,伤亡越来越惨重。进攻一方的士兵们渐渐感到疲惫和恐惧,然而他们的君主却丝毫不为所动,依旧逼迫着他们向前冲锋。
而防守的邻国,凭借着坚韧的意志和同仇敌忾的决心,一次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无数生命消逝,鲜血流淌之处,仿佛可以让木棒漂浮起来。战争的残酷和血腥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战争的可怕和无情。
后来,这个国家的百姓终于不堪重负,纷纷起来反抗君主的暴政。他们意识到,这样无休无止的战争只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痛苦和灾难。最终,君主在人民的反抗下倒台,国家也陷入了动荡和混乱之中。
“血流漂杵”这个成语,就由此而来。它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和残酷,也警示着后人要珍惜和平,避免战争带来的巨大伤痛。正如古人所云:“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让人类不再遭受如此惨烈的战争之苦。
血流漂杵-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