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漂杵

成語拼音

xuè liú piāo chǔ

血流漂杵成語解釋

杵:搗物的棒槌。血流成河,舂米的木棰都漂了起來。形容戰死的人很多。也泛指流血很多。

典故出處

《尚書·武成》:“會於牧野,罔有敵於我師,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漢·賈誼《益攘》 :“炎帝無道,黃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成語典故

《尚書·武成》中記載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在朝歌附近的牧野進行一場惡戰,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漂杵。孟子認爲這樣描寫誇張過度,武王的軍隊是仁義之師,不會濫殺無辜,紂王殘暴,士兵會紛紛起義,不會有這樣激烈的戰鬥。

成語造句

戰場上兩軍激烈交戰,最後屍橫遍野,簡直可以用血流漂杵來形容。

成語故事

在遙遠的古代,有兩個國家時常發生衝突和戰爭。其中一個國家的君主野心勃勃,妄圖擴張領土,於是他不顧百姓的死活,頻繁發動對鄰國的侵略。 鄰國雖然相對弱小,但他們的人民卻十分勇敢和頑強。面對強敵的入侵,他們奮起抵抗,毫不退縮。 戰爭異常激烈,雙方的士兵在戰場上拼死廝殺。戰場上屍橫遍野,鮮血流淌在土地上,匯聚成小河,那場景讓人觸目驚心。 隨着戰爭的持續,傷亡越來越慘重。進攻一方的士兵們漸漸感到疲憊和恐懼,然而他們的君主卻絲毫不爲所動,依舊逼迫着他們向前衝鋒。 而防守的鄰國,憑藉着堅韌的意志和同仇敵愾的決心,一次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 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無數生命消逝,鮮血流淌之處,彷彿可以讓木棒漂浮起來。戰爭的殘酷和血腥讓人們深刻地認識到了戰爭的可怕和無情。 後來,這個國家的百姓終於不堪重負,紛紛起來反抗君主的暴政。他們意識到,這樣無休無止的戰爭只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痛苦和災難。最終,君主在人民的反抗下倒臺,國家也陷入了動盪和混亂之中。 “血流漂杵”這個成語,就由此而來。它生動地描繪了戰爭的慘烈和殘酷,也警示着後人要珍惜和平,避免戰爭帶來的巨大傷痛。正如古人所云:“兵者,兇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我們應該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努力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讓人類不再遭受如此慘烈的戰爭之苦。

血流漂杵-成語圖片

血流漂杵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