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
成语拼音
- yīn shì lì dǎo
因势利导成语解释
- 因: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典故出处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成语典故
- 战国时,齐人孙膑和魏人庞涓都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后庞涓做了魏国的大将,因妒忌孙膑的才能高于自己,便砍断了他的双腿,还在他脸上刺字、涂墨。后来,孙膑做了齐国的军师,辅助大将田忌率兵五万攻魏救韩。孙膑照田忌所说,挥师对魏都大梁发动进攻,逼庞涓从韩国退兵。果然,庞涓闻讯忙从韩国撤军。此时齐军已进入魏国。孙膑又对田忌说:“魏国的军队向来以勇猛凶悍著称,他们根本不会把我们齐国的军队放在眼中。会用兵的人,要懂得因势利导的意思,也就是说要顺着对方思想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引诱他们中计。”于是,孙膑把吃饭的灶每天减少一批,制造出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庞涓果然中计,留下步兵,只带精锐部队追击。孙膑在马陵设下埋伏,并在一棵树上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庞涓到了马陵,想点火看树上的字。顿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伤亡惨重,庞涓身中六箭。兵败如山倒,他只得无奈地拔剑自刎。 这个成语的主人公孙膑并不是叫孙膑,而是受了“膑刑”(断双腿)之后才得了这个名字的。
成语造句
- 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潜力,从而推动事情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旱灾。河流干涸,土地干裂,庄稼枯萎,百姓们生活苦不堪言。
国王心急如焚,召集了大臣们商议对策。其中有一位聪明睿智的大臣名叫李智,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
李智对国王说:“陛下,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去抗旱救灾,而应该顺应自然的形势,因势利导。我们可以组织百姓们去挖掘沟渠,将远处水源丰富地区的水引到我们这里来,这样既可以解决当下的旱灾问题,又可以为以后的农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国王听了,觉得这个建议很有道理,但同时也有些担心:“可是这样大规模的工程,百姓们能愿意配合吗?”
李智微微一笑,说道:“陛下,我们可以向百姓们说明其中的好处,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和帮助。只要我们引导得当,百姓们一定会积极响应的。”
于是,国王按照李智的建议,发布了诏令,号召全国百姓一起参与挖掘沟渠的工程。同时,还派遣了许多官员到各地去宣传和组织。
一开始,百姓们确实有些犹豫和观望,但是在官员们的耐心讲解和鼓励下,他们逐渐明白了这个工程的重要性和意义。于是,大家纷纷拿起工具,加入到了挖掘沟渠的队伍中。
在这个过程中,李智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和方案,因势利导。遇到一些困难和阻碍时,他总能巧妙地想出办法来解决。
经过百姓们的共同努力,沟渠终于挖通了,清澈的水流源源不断地流进了干涸的土地。庄稼重新焕发出了生机,百姓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国王对李智的智慧和才能大为赞赏,他感慨地说:“李智爱卿,你的因势利导之策真是妙啊,让我们国家成功地度过了这场危机。”
从此以后,这个国家越来越繁荣昌盛,而“因势利导”这个成语也流传了下来,成为了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一种智慧的应对方式。它提醒着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形势,顺应事物发展的趋势,灵活地采取措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如同这个故事中的李智一样,通过巧妙地因势利导,不仅解决了眼前的危机,还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我们要学会借鉴这种智慧,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走向成功。
因势利导-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