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勢利導

成語拼音

yīn shì lì dǎo

因勢利導成語解釋

因:順着;勢:趨勢;利導:引導。順着事情發展的趨勢,加以引導。

典故出處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

成語典故

戰國時,齊人孫臏和魏人龐涓都師從鬼谷子學習兵法。後龐涓做了魏國的大將,因妒忌孫臏的才能高於自己,便砍斷了他的雙腿,還在他臉上刺字、塗墨。後來,孫臏做了齊國的軍師,輔助大將田忌率兵五萬攻魏救韓。孫臏照田忌所說,揮師對魏都大梁發動進攻,逼龐涓從韓國退兵。果然,龐涓聞訊忙從韓國撤軍。此時齊軍已進入魏國。孫臏又對田忌說:“魏國的軍隊向來以勇猛兇悍著稱,他們根本不會把我們齊國的軍隊放在眼中。會用兵的人,要懂得因勢利導的意思,也就是說要順着對方思想發展的趨勢,加以引導,引誘他們中計。”於是,孫臏把喫飯的竈每天減少一批,製造出齊軍大量逃亡的假象。龐涓果然中計,留下步兵,只帶精銳部隊追擊。孫臏在馬陵設下埋伏,並在一棵樹上寫下“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八個大字。龐涓到了馬陵,想點火看樹上的字。頓時,齊軍萬箭齊發,魏軍傷亡慘重,龐涓身中六箭。兵敗如山倒,他只得無奈地拔劍自刎。  這個成語的主人公孫臏並不是叫孫臏,而是受了“臏刑”(斷雙腿)之後才得了這個名字的。

成語造句

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因勢利導,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和潛力,從而推動事情朝着更好的方向發展。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正面臨着一場嚴重的旱災。河流乾涸,土地乾裂,莊稼枯萎,百姓們生活苦不堪言。 國王心急如焚,召集了大臣們商議對策。其中有一位聰明睿智的大臣名叫李智,他經過深思熟慮後,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 李智對國王說:“陛下,我們不能只是一味地去抗旱救災,而應該順應自然的形勢,因勢利導。我們可以組織百姓們去挖掘溝渠,將遠處水源豐富地區的水引到我們這裏來,這樣既可以解決當下的旱災問題,又可以爲以後的農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國王聽了,覺得這個建議很有道理,但同時也有些擔心:“可是這樣大規模的工程,百姓們能願意配合嗎?” 李智微微一笑,說道:“陛下,我們可以向百姓們說明其中的好處,並且給予他們一定的獎勵和幫助。只要我們引導得當,百姓們一定會積極響應的。” 於是,國王按照李智的建議,發佈了詔令,號召全國百姓一起參與挖掘溝渠的工程。同時,還派遣了許多官員到各地去宣傳和組織。 一開始,百姓們確實有些猶豫和觀望,但是在官員們的耐心講解和鼓勵下,他們逐漸明白了這個工程的重要性和意義。於是,大家紛紛拿起工具,加入到了挖掘溝渠的隊伍中。 在這個過程中,李智不斷地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策略和方案,因勢利導。遇到一些困難和阻礙時,他總能巧妙地想出辦法來解決。 經過百姓們的共同努力,溝渠終於挖通了,清澈的水流源源不斷地流進了乾涸的土地。莊稼重新煥發出了生機,百姓們的生活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國王對李智的智慧和才能大爲讚賞,他感慨地說:“李智愛卿,你的因勢利導之策真是妙啊,讓我們國家成功地度過了這場危機。” 從此以後,這個國家越來越繁榮昌盛,而“因勢利導”這個成語也流傳了下來,成爲了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一種智慧的應對方式。它提醒着我們,要善於觀察和分析形勢,順應事物發展的趨勢,靈活地採取措施,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如同這個故事中的李智一樣,通過巧妙地因勢利導,不僅解決了眼前的危機,還爲國家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常常會遇到各種複雜的情況,我們要學會借鑑這種智慧,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才能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走向成功。

因勢利導-成語圖片

因勢利導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