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入耳

成语拼音

chū kǒu rù ěr

出口入耳成语解释

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典故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年》:“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费无极向楚王诬告太子建与伍奢要在方城反叛,楚王立即把伍奢父子抓了起来,派城父与司马奋扬去捕杀太子。奋扬暗中派人通报太子。楚王奇怪这个机密只从自己口里出进奋扬的耳怎么会泄密呢?奋扬说自己护主忠心不二。

成语造句

他说话总是不注意场合,那些话常常出口入耳,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名为郑国。郑国有一位名叫邓析的人,他聪慧过人且能言善辩。 当时郑国的法令制度并不完善,存在许多模糊不清的地方。邓析便利用这一点,常常在民众中发表自己对法令的独特见解。他的言论既能让一些人豁然开朗,也能引发诸多争议。 有一次,郑国颁布了一条新的法令,许多百姓对其中的一些条款感到困惑不解。邓析便在集市上公开讲解这条法令,他口若悬河,将法令的每一个细节都剖析得十分透彻。百姓们听完后,纷纷恍然大悟。然而,邓析的讲解并不完全遵循官方的意图,他加入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这些观点在百姓中迅速传播开来,如同风吹过田野一般迅速蔓延。 不仅如此,邓析还会接受一些人的咨询,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提供建议。他的话从他口中说出,进入到咨询者的耳中,往往能给予他们很大的帮助或者启发。但是,他的这种行为也引起了郑国统治者的担忧。 统治者认为邓析的言论有时候会扰乱民心,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法令的执行。于是,他们决定对邓析采取行动。然而,邓析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总能巧妙地应对统治者的责难。 尽管邓析的行为引起了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出口入耳”确实对郑国的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让更多的百姓了解到法令的内涵和意义,也让他们更加关注国家的事务。 在历史的长河中,邓析的故事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行为展现了言论的力量和影响力,同时也提醒着人们,在表达和传播观点时,需要谨慎权衡,既要发挥积极作用,又不能违背社会的基本准则和国家的利益。“出口入耳”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下来,用来形容人们之间的言语传播和影响。

出口入耳-成语图片

出口入耳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