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入耳

成語拼音

chū kǒu rù ěr

出口入耳成語解釋

指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

典故出處

《左傳·昭公二十年》:“言出於餘口,入於爾耳,誰告建也?”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費無極向楚王誣告太子建與伍奢要在方城反叛,楚王立即把伍奢父子抓了起來,派城父與司馬奮揚去捕殺太子。奮揚暗中派人通報太子。楚王奇怪這個機密只從自己口裏出進奮揚的耳怎麼會泄密呢?奮揚說自己護主忠心不二。

成語造句

他說話總是不注意場合,那些話常常出口入耳,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名爲鄭國。鄭國有一位名叫鄧析的人,他聰慧過人且能言善辯。 當時鄭國的法令制度並不完善,存在許多模糊不清的地方。鄧析便利用這一點,常常在民衆中發表自己對法令的獨特見解。他的言論既能讓一些人豁然開朗,也能引發諸多爭議。 有一次,鄭國頒佈了一條新的法令,許多百姓對其中的一些條款感到困惑不解。鄧析便在集市上公開講解這條法令,他口若懸河,將法令的每一個細節都剖析得十分透徹。百姓們聽完後,紛紛恍然大悟。然而,鄧析的講解並不完全遵循官方的意圖,他加入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觀點,這些觀點在百姓中迅速傳播開來,如同風吹過田野一般迅速蔓延。 不僅如此,鄧析還會接受一些人的諮詢,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提供建議。他的話從他口中說出,進入到諮詢者的耳中,往往能給予他們很大的幫助或者啓發。但是,他的這種行爲也引起了鄭國統治者的擔憂。 統治者認爲鄧析的言論有時候會擾亂民心,影響到國家的穩定和法令的執行。於是,他們決定對鄧析採取行動。然而,鄧析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口才,總能巧妙地應對統治者的責難。 儘管鄧析的行爲引起了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出口入耳”確實對鄭國的社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他讓更多的百姓瞭解到法令的內涵和意義,也讓他們更加關注國家的事務。 在歷史的長河中,鄧析的故事成爲了一個獨特的存在。他的行爲展現了言論的力量和影響力,同時也提醒着人們,在表達和傳播觀點時,需要謹慎權衡,既要發揮積極作用,又不能違背社會的基本準則和國家的利益。“出口入耳”這個成語,也因此流傳下來,用來形容人們之間的言語傳播和影響。

出口入耳-成語圖片

出口入耳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