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交近攻
成语拼音
- yuǎn jiāo jìn gōng
远交近攻成语解释
- 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时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资策略。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典故出处
-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成语典故
- 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向宰相张禄讨教治国方略,张禄说秦国有天然屏障与兵车,势力足够号令诸侯,最近攻打遥远的齐国,这是一个大错,应该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先前已有魏国打击中山结果让赵国吞并中山,秦王采用他的计谋。
成语造句
- 在国际政治中,一些国家采取灵活的策略,时而联合远方的势力,时而对近处的对手进行制约,可谓是远交近攻的典型表现。
成语故事
- 在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逐渐有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野心。当时秦国的相国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远交近攻。
范雎认为,秦国不能同时与所有的诸侯国为敌,而应该与距离较远的国家交好,让他们保持中立,然后集中力量攻打与秦国相邻的国家。这样既能逐步扩大秦国的领土,又能避免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境。
秦昭襄王采纳了范雎的建议,开始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秦国首先把进攻的矛头指向了邻国韩国和魏国。秦国不断对韩、魏用兵,夺取了大片土地。同时,秦国与齐国等远方的国家保持友好关系,使它们不干预秦国的行动。
在攻打韩国的过程中,秦国运用了各种手段。有时通过军事进攻,迅速占领城池;有时利用韩国内部的矛盾,挑拨离间,使其自乱阵脚。而对于魏国,秦国则采取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一方面通过战争威胁,迫使魏国割地求和;另一方面又给予一些好处,让魏国保持一定程度的顺从。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国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韩国和魏国的实力被大大削弱,秦国的领土不断扩张。其他诸侯国看到秦国的强大和这一策略的有效性,开始感到恐惧和担忧。
赵国曾试图联合其他诸侯国对抗秦国,但由于各国之间存在着利益分歧和矛盾,难以形成有效的联盟。而秦国利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分化瓦解各国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无法团结一致对抗秦国。
最终,秦国凭借着远交近攻的战略,逐步消灭了其他诸侯国,实现了统一六国的大业。这一成语也由此流传下来,成为了军事和政治策略中的经典范例。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政治家和军事家都借鉴了远交近攻的思想,根据不同的形势和情况灵活运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它提醒着人们在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和竞争中,要善于分析形势,合理选择盟友和对手,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以实现自己的长远目标。正如秦国通过这一策略奠定了其统治天下的基础,远交近攻的智慧在后世也不断被演绎和发展,成为了人类智慧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远交近攻-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