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法自毙

成语拼音

zuò fǎ zì bì

作法自毙成语解释

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做自受。

典故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进行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制度改革,太子驷触犯新法被商鞅定罪。秦国逐渐富强起来。后来太子驷成为秦惠文王,他公报私仇要治商鞅罪过。商鞅出逃,没人敢收留,没想到商鞅作法自毙,被秦王所杀。

成语造句

他原本为了谋取私利使用了不正当的手段,没想到最后却导致自己陷入困境,真是作法自毙。

成语故事

在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国力日益强盛。商鞅本是卫国的没落贵族,他怀揣着理想和抱负来到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和支持,开始了一系列的变革。 商鞅大力推行法制,制定了严苛的法律条文,对违反法律的行为严惩不贷。他主张“一赏、一刑、一教”,通过奖励耕织和军功,激励百姓积极进取,同时以严刑峻法来维护社会秩序。在他的治理下,秦国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军队战斗力也大幅提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商鞅的变法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反对。一些贵族因为失去了特权而对商鞅心怀怨恨,他们伺机寻找机会报复商鞅。 秦孝公去世后,太子驷即位,即秦惠文王。那些曾被商鞅得罪的贵族们纷纷向秦惠文王进谗言,污蔑商鞅谋反。秦惠文王本就对商鞅有所忌惮,再加上这些人的煽风点火,便决定对商鞅下手。 商鞅得知消息后,慌忙出逃。他一路奔波,来到了秦国边境的一个关隘。由于他没有通关文牒,守关的士兵按照法律规定不让他通过。商鞅长叹一声:“这真是作法自毙啊!”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制定的法律如今却成为了困住自己的枷锁。 最终,商鞅被秦惠文王的追兵逮捕。秦惠文王以谋反罪名将商鞅处死,并车裂其尸,以泄心头之恨。商鞅虽然为秦国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过于严苛的执法手段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商鞅的故事成为了“作法自毙”这个成语的典型例证。它提醒人们,在制定规则和采取行动时,要考虑到长远的影响和后果,不能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可能带来的反噬。同时,也告诫人们要懂得适度和平衡,不可过于极端,否则最终可能会自食其果。历史上,类似商鞅这样因为自身行为而导致不良后果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应当从这些故事中吸取教训,在生活和工作中谨言慎行,避免重蹈覆辙。

作法自毙-成语图片

作法自毙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