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谀谄媚

成语拼音

ē yú chǎn mèi

阿谀谄媚成语解释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典故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裴晋公义还原配》只是这帮阿谀谄媚的,要博相国欢喜,自然重价购买。”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那副为了利益而对上级溜须拍马的模样,实在令人不耻,这种阿谀谄媚的行径终究不会有好结果。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有一个名叫李三的官员。他没有真才实学,却一心想着如何往上爬。 李三非常善于察言观色,他总是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上司的喜好和心思。每当看到上司脸色稍有不悦,他就会立刻施展浑身解数,阿谀谄媚,说尽各种讨好的话语。 一次,皇帝准备推行一项新的政策,在朝堂上询问大臣们的意见。其他大臣们都根据自己的见解,诚恳地提出了各种建议和看法。然而李三却不是这样,他根本不关心政策的好坏,只想着如何迎合皇帝。当皇帝看向他时,他马上满脸堆笑,用尽华丽的辞藻对皇帝大肆吹捧,说皇帝的决策是如何的英明神武,这项政策必定会带来无尽的好处。 渐渐地,李三凭借着他的阿谀谄媚之术,在朝堂上获得了一定的地位。但他并不满足于此,继续用这种手段巴结更有权势的人。他对那些有权有势的大臣们也是极尽谄媚之能事,送各种珍贵的礼物,说各种奉承的话语。 然而,这样的行为引起了一些正直大臣的不满。他们看不惯李三的所作所为,认为他这种靠阿谀奉承得来的地位是不道德的,也是对国家和百姓的不负责任。 时间长了,皇帝也逐渐察觉到了李三的真实面目。他意识到李三只是一个善于阿谀谄媚的小人,而并非真正为国家和百姓着想的臣子。于是,皇帝开始冷落李三,并对他进行了调查。最终,皇帝发现李三在为官期间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做了许多违法乱纪的事情。 皇帝大怒,下令将李三革职查办,严惩不贷。李三曾经依靠阿谀谄媚得来的一切,瞬间化为乌有。他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反面教材,让后人引以为戒。正如《论语》中所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一个只知道阿谀谄媚的人,往往是缺乏真正的品德和才能的,最终也不会有好的结局。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提醒着人们要保持正直和真诚,靠真本事和努力去赢得尊重和成就。

阿谀谄媚-成语图片

阿谀谄媚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