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意取容
成语拼音
- ē yì qǔ róng
阿意取容成语解释
- 指曲从其意,以取悦于人。
典故出处
- 《南史·孝义传下·陶季直》季直不能阿意取容,明帝颇忌之,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
成语典故
- 当英景之间,国势初更,人心观望,执政任事之臣多阿意取容。★《明史·高穣胡濙等赞》
成语造句
- 在职场中,为了升职而一味阿意取容,放弃原则的人,往往难以获得真正的尊重和成就。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有一位名叫张谀的官员。他一心只想取悦皇帝,以谋求自己的荣华富贵。
当时的皇帝性格较为自负,喜欢听阿谀奉承之词。张谀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便开始刻意迎合皇帝的喜好。每次皇帝提出一个想法或决策,不管其是否合理,张谀总是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赞同和支持,极尽谄媚之能事。
有一次,皇帝提出了一个明显有弊端的政策,许多大臣都看出了其中的问题,纷纷进言劝阻。然而,张谀却无视这些合理的意见,依然阿意取容,对皇帝的决策大加赞扬,说这是英明之举,必能带来巨大的好处。他的这种行为让其他正直的大臣们十分愤慨,但张谀却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谀凭借着这种阿意取容的手段,在皇帝面前越来越得宠,官职也不断升迁。他开始利用自己的权力打压那些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使得朝堂之上敢于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比如秦朝的赵高,通过阿谀奉承秦二世,获得了极大的权力,最终导致秦朝的政治黑暗、民不聊生。而那些一味阿意取容的人,往往会为了个人的私利而忽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他们的行为最终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张谀的所作所为最终还是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不满,他们联合起来,收集了张谀的种种劣迹,呈递给了皇帝。皇帝在了解到真相后,也意识到了自己被张谀的阿意取容所蒙蔽,对他的行为感到十分失望和愤怒。于是,皇帝下令将张谀革职查办,张谀最终落得了一个可悲的下场。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在面对权威和利益时,不能丧失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能为了取悦他人而放弃真理和正义。只有坚守正道,敢于直言,才能真正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阿意取容-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