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颜观色
成语拼音
- chá yán guān sè
察颜观色成语解释
- 观察别人的脸色,以揣摩其心意。
典故出处
- 清·唐甄《潜书·食难》:“吾老矣,岂能复俯首于他人之宇下,察颜观色,以求无拂于人,吾不能也。”
成语典故
- 春秋末年孔子的学生子张提倡士人要勤勉从公,尊重贤人又容忍大众。孔子曾多次给他讲通达与闻达的区别。孔子认为通达是品质正直,讲道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脸色,从心里心甘情愿地对别人退让。
成语造句
- 他在与人交往中非常擅长察颜观色,总能及时察觉到别人情绪的细微变化。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官员。李明自幼聪慧,饱读诗书,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一步步踏入仕途。
李明深知在这复杂的官场之中,察言观色是至关重要的生存之道。一次,皇帝召集众臣商议一件重大国事,大臣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李明在一旁默默地观察着皇帝的神色,他发现皇帝在听到某些大臣的激进观点时,微微皱起了眉头,虽然皇帝没有当场表态,但李明敏锐地察觉到皇帝对此并不满意。于是,当轮到李明发言时,他提出了一个更为温和、折中的方案,既考虑到了国家的利益,又不至于过于激进让皇帝为难。皇帝听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对李明的智慧和洞察力颇为赞赏。
还有一次,朝廷中两位权臣因为一些利益产生了矛盾和争斗。李明没有贸然卷入其中,而是仔细观察两人的言行举止和背后的势力关系。他发现其中一位权臣虽然目前势力较强,但行事过于张扬跋扈,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而另一位权臣虽然暂时处于劣势,但为人谦逊,广结善缘。李明通过察言观色,判断出局势可能会发生变化,于是他选择保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果不其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位张扬的权臣因为树敌太多,渐渐失势,而另一位则逐渐崛起。李明因为自己的明智选择,避免了陷入不必要的麻烦。
李明凭借着自己察言观色的能力,在仕途上一帆风顺。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变得骄傲自满。他明白,官场如战场,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他始终保持着谦逊和谨慎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见识。
在历史的长河中,像李明这样善于察言观色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能够通过细微的表情、言语和动作,洞察人心,把握局势,从而在复杂的环境中立足。察言观色并非是一种谄媚奉承的手段,而是一种对人心和局势的敏锐感知和准确判断。只有真正懂得察言观色的人,才能在各种场合中游刃有余,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正如《论语》中所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便是强调了观察和了解他人的重要性。通过察言观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避免冲突和误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畅。
察颜观色-成语图片